? “吳門四家”之風流才子唐寅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
?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
?唐寅作畫很少注明年份,且畫風變化不很有規律,很難推測作畫時間,也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單就題材來看,唐寅的畫作主要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寫意畫等。
唐寅山水畫的藝術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門戶之見,對南北畫派、南宋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兼收并蓄,主要學習了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院體畫派,兼學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參合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并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面布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鶩圖》、《春山伴侶圖》、《虛閣晚涼圖》、《杏花茅屋圖》等。
?唐寅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其仕女畫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工筆重彩,以“三白法”染仕女面部,突出宮女的濃施艷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艷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斗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另一種是脫胎自南宋院體,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由工麗變為簡逸。代表作品有《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顏輝折蘆描參合使用,畫面富有韻律感。
?唐寅水墨寫意花鳥,墨韻明凈、格調秀逸灑脫而富于真實感。代表作為《枯槎鴝鵒圖》,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向上彎曲伸展,枯筆濃墨,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只棲于枝頭的八哥,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數筆野竹。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馀。” 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雨竹圖》,畫面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后出淡葉,再出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 另有《墨梅圖》、《風竹圖》、《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
?唐寅前往茅山進香,路過無錫。晚上船泊在河邊,于是唐寅上岸閑逛,見肩輿從東而來,仕女如云,其中有個丫環長得最好看。于是唐寅跟著她們走,一直到她們回府才知道是華學士的女婢,唐寅想混進華府留,于是應聘進華府為書僮,被華府改名為華安,后來唐寅很受府上寵愛和信任,設計選妻,因此得到位叫桂華的美婢。過了幾天,唐寅攜美婢逃走。華府令人到處尋找,卻找不到。過了很久,華學士偶然間到閶門,見書肆中有一人手持書籍翻閱,很像華安。華學士私下找人詢問,那人告訴他:“此人是唐解元。”第二天,華學士修書投刺前往拜謁,仔細看了半天確認無異。到了上茶時,更是確信,但是始終難以啟齒。唐寅命下人上酒對酌,華學士不能忍受,于是講述華安的一些事來挑明。唐寅唯唯。華學士又說道:“華安像貌正好與你相似,不知道是何緣由?”唐寅又唯唯而對。華學士不高興,就要起身告別。唐寅曰:“請稍等,我有個請求。”酒又飲了數杯,唐寅命人點燭引華學士進后堂,叫婢女簇擁新娘出來拜見。華學士愕然。唐寅曰:“無妨。”拜完,攜新娘一同上前對華學士道:“你說我像華安,卻不識桂華嗎?”于是二人相顧大笑然后道別。
?弘治十三年,京城會試主考官為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皆飽學之士,出題十分冷僻,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惟有兩張試卷,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程敏政脫口而出:“此兩張卷子定為唐寅、徐經所做。”在場人聽見并傳了出來。會試中三場考試結束,便蜚語滿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
?戶科給事華昶便匆匆彈劾主考程敏政鬻題。事連徐經、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閱題并所錄之卷。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其他試官進行復審,證明徐、唐兩人皆不在錄取之中。鬻題之說,雖屬烏有,但輿論仍喧嘩不已。明廷為平息輿論,便著錦衣衛加以審訊,查無鬻題實據,最終以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面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送鄉試座主梁儲,兩人均遭削除仕籍,發縣衙為小吏。
?程敏政罷官還家。華昶坐奏事不實,降職處分。一場科場大獄,以各打五十大板結案。程敏政歸家后憤郁發疽而亡。唐寅恥不就吏,歸家后夫妻反目,消極頹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