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球場,碰上一個教推球的老師,學了一套正面推擋的技術,從手指手腕到手臂肩胯腰腿腳的動作一應俱全。練習了兩次,僵得很,連發球都不會了。
第三次去球場,碰上一個話不多默默給我送定點球的對手,十分照顧初學菜鳥的水準,看我動作僵死,提醒我在保持動作協調放松自己嘗試適合自己的技術。我很快進入狀態。我邀球時,他正在案旁觀球。后來才知,對方右手指關節剛剛受傷,自己認為左手打球并不尊重對方,堅持用尚在流血的右手接打。遇到這樣尊重乒乓球并不因對手技術高低而隨意對待的球手,我有點兒明白學打乒乓球,并非只是尋常認為的“打敗對方”那樣淺顯。
首先,我得放下粗魯狂放的自我,專注入乒乓這只小小球類與球拍之間的互動方式和它在球桌上來回運動時的節奏。乒乓有它自己的規律和節奏,我需要協調全身在穩定的動作里去控球,提高控球的準確率。練習的過程中,有一系列的技術和動作。首要一點是,保持對自己控球精細動作的覺知。有覺知的練習才能知道自己是怎樣控球運球,才能發覺自己問題的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改善。
處理好自己和乒乓的關系是基礎,碰到不同的對手,會有不同的應對互動。技術和打球習慣各不一樣,但好的乒乓球手,是尊重乒乓球的人,也是尊重對手的人。
尊重乒乓球,才會專注沉浸其中享受自己與乒乓互動的狀態。比如說,心情急躁的時候,一開始進入狀態就會發現自己老是搶球,沒有在合適的點擊球,會強行制造尷尬的節奏。這時候,就會調整到符合乒乓運動規律的節奏。又比如,我是個好強喜歡正面沖突喜歡搶風頭的人,在控球中就會常常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會后退腳步,只會向前沖,不知等待球的弧線到達最高點掂球,球尚在低點的時候就搶節奏去切球,以至于對方打過來很低的球我也這樣習慣性地處理導致球頻繁撞網。諸如此類,自己能發現自己的問題,都是因為對乒乓規律的尊重和專注狀態下的覺知。
尊重對手,才有可能摸清楚對手打球的規律。形成互動,平衡中覺察到對方的控球漏洞,一擊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