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綜合征為什么需要干預?我引用網上的心理醫生的咨詢意見(http://m.120ask.com/qywy/question/464379.htm)
兒童阿斯伯格綜合癥癥狀臨床表現
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損害,AS患者通常是離群,孤立的,往往以一些異常的或奇怪的舉動去接觸別人,盡管患者知道別人的存在,但通常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們會喋喋不休地向聽眾(通常是成人)進行“演說”,內容一般是關于他的一樣嗜好或更常見的是一些與眾不同的范圍狹窄的話題,患者多數評價自己是“孤獨者”,他們也常表示出對交朋友和與別人見面的興趣,但是這些愿望經常會因為他們笨拙的交往技巧和不能明白別人的感受,愿望(例如厭倦,急于離開,需要,私隱)而不能實現,一次次的與人交往及交朋友的失敗,逐漸使這些孩子產生挫敗感,部分人甚至會出現抑郁癥狀而需要藥物的治療,在社會交流的情感方面,患者在情感交流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不恰當的反應和不正確的解釋,對別人的情感表達反應遲鈍,理解拘泥甚至漠視,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有能力以認知和呆板的方式正確描述其他人情感。
患者行為反應強烈地依賴公式化和刻板的社會行為規范和社會規則,而不能以直覺和自發的形式理解別人的意圖,因此往往表現出反應脫節,這一表現導致了AS患者給人以社會行為幼稚可笑和行為刻板的強烈
以上是對“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怎么干預和治療?”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其中心思想是:為了阿斯伯格綜合征的提高社交技能,需要心理醫生的干預。
這很有道理,也一定會有作用,但是,我們仍然有集合問題:
1. 假設,這個工作,有父母來做,是否更合適
2. 什么是干預結束的標志
我所有的探討,都是基于實踐的而非學術的。
第一個問題:所謂干預,就是減緩孩子的焦慮,教會他一些人際交往的規則,這些工作,又心理學家,首先和AS建立信任關系,通過游戲,減緩焦慮和讓他練習社會交往規則。我們假設孩子和家長親子關系較好,這些工作,由父母去做,不是更好嗎?
首先,親子之間,本身就有信任,無需再為此浪費時間,親子之間,可以通過愛撫、擁抱,更好的減緩焦慮。生活總是會發生一些事情,通過具體的事例,言傳身教孩子社會的交往規則,不是比認為的游戲更有效嗎?
第二個問題:我幾乎找不到干預可以結束的客觀標志,那么,他要終生干預下去嗎?阿斯伯格不是病,它只是一種性格特質。常言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任何的心理學訓練,都幾乎不可能改變人的性格。性格,應該是,人非常穩定的特質。如果,學生可以在學校呆下去,為什么要訓練和干預?AS有可能成為親和力很強的社交明星嗎?干預,只對在學校呆不下去的學生,才有意義。否則,為什么要干預,在學校里,和同齡人的碰撞中,在和老師(學生的管理者)的碰撞中,學習人際技巧,不是更有效嗎?看錄像,講科學,不能學會游泳,在游泳池里嗆水,卻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如果父母的素質還可以的話,由父母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教給孩子基本的社交技能,讓孩子遵守基本的社會規則,更有效,也有利于親子關系的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