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左同學
01
前兩天刷微博時,看到了一則名為“浙江大學老教授站立3小時為學生上課”的新聞。
教授名叫蔣克鑄,今年84歲,他說:“站著上課是最基本的素養。”
網上的視頻并不是很清晰,但可以看出來,蔣老頭發花白,板書一絲不茍,抬手繪畫時胳膊明顯難以伸展,但他還是“倔強”地不肯簡化任何一個細節。
他說自己積累的一輩子知識,希望可以傳承下去,因為老一輩的實踐經驗,越來越少了。
想來,老人家應該有一種危機感,他怕好東西被遺忘,怕后人走彎路,于是他放棄了在大多數人看來最好的選擇,再一次回到了他摯愛的講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繼續講課,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原來,這就是有所為。
最樸實,最真實的有所為。
02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學院的孫文憲教授,今年70歲,也是被返聘,也是站著講課,每次接近三小時。
他的教案一絲不茍,他會認真講解西方各種理論流派,各個理論家,深入淺出,旁征博引。三節課,他從不休息一分鐘,課間休息時,還會站著回答個別同學的提問。
其實他的身體并不是很好,有一次傍晚我們送他回家,他還笑著說一個人可以的,完全沒有問題。
這是我自己見過的最敬業的老師,年齡最大,講課時間最長,課件最豐富,治學也最嚴謹。
有時候我也會想,大學其實就是有他們這些人,才成為大學。
捫心自問,雖然我才20多歲,但我做不到,先別說高質量的內容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站三個小時和人聊天,我都受不了。
正是因為做不到,所以由衷敬佩。
在這個越來越功利的世界里,原來還有那么一批老人,他們和我們現在的世界“脫節”,他們堅守著自己心里的道義和責任。
日復一日。
歲月催他們老,但他們精神不倒。
03
其實一路走來,每個階段,我都能遇到幾位讓我尊敬的好老師。
我小學是在山村里上的,我們的班主任,一人帶我們全科,語文、數學、思想品德、自然、社會、音樂,還有體育。
那年她剛剛20多歲,花一般的年齡,我們是她帶的第一屆學生,然后一口氣,帶了六年。
現在的小孩可能沒法想象我們當時教育資源的缺乏,但老師還是盡全力給我們提供最好的資源。她會向學校申請投影儀,用最大的力氣,保證每節課生動有趣。
她會帶我們做手工,發動我們做實驗,學習杠桿原理,制作不倒翁,偶爾,還會帶我們出校,觀察大自然。(當然,我們學校一出門就是大自然)
時光匆匆,想來也快20年了,我還記得她,聽說她還在教育崗位。
上了初中,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嚴肅的英語老師。他會把所有的教案寫在黑板上,會發動我們,讓我們自己來講解課外習題,我們準備得不夠,他會大發雷霆。
我最開始很怕他,因為他一怒,往往雷霆萬鈞。
后來我成績越來越好,他也越來越喜歡我,我不再怕他,開始慢慢佩服他。
他可能不是英語水平最高的老師,可能有些發音還不夠標準,但他的每一頁書,都批注得密密麻麻,每一道習題,都會給我們細細講解,翻譯,然后點出知識點。
我記住了他的一句話,受用至今。
下最笨的功夫,做最好的事情。
老師,我還記得。
04
上學到現在,我已經忘了很多知識,但記住的,是學習的姿態。忘了老師講課時的動作神態,但他們的治學態度,我從來沒忘。
他們說,學習如做人,踏踏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
他們說,取上得中,取中得下,只有確立高目標,才能走得更長遠。
上面這句,是我現在的導師黃老師,和我說的。他的事情很多,很忙,但還會定期抽時間組織讀書會,指導我們讀理論書。
他怕我走歪,怕我在最年輕的時候迷失自己,偶爾也會“捶打”我兩下:“最近有沒有給別人講課呀?自己要得先學真本事哈!”
每次我都低著頭,作出小媳婦的樣子:“老師見笑了,不敢不敢。”
當然,他還是NBA勇士隊的忠實球迷,每次上課前都和我聊幾句:“勇士最近打得不錯,你還看好詹姆斯嗎?我跟你說,他們的輪換陣容不行……”
這時候我會大笑:“老師,咱們圣誕大戰走著瞧哈!”
他就是這樣,不僅學問好,同時脾氣也很好,50多歲,顏值高,歌喉好,偶爾還給我們講幾個小段子。
每次黃老師講完課,會問我和二胖:“要不要上車,我把你們送到南湖。”
我們巴不得呢!
05
算起來,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一位或者幾位敬業的好老師。
他們給我們最好的,原來不只是知識,而是做人。
寫到最后,我只希望他們都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同時,也想起了八個字:
君如青山,我如松柏。
想來,這也是一種傳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