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摘抄】
1,少說,多聽,甚至,不說,光聽。
2,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要學會掩耳,避免噪音,要區(qū)分信息,哪些是與我有關的,哪些是與我無關的,與我無關的就不需要關注了。
3,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所謂的“奶嘴”效應,就是讓80%的人安于為他們訂造的娛樂信息和知識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4,作為一個生意人,應該修行的是規(guī)則意識,而不是道德意識,道德很重要,但是在市場上,道德代替規(guī)則,這是很危險的。
5,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人的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圣經(jīng)》
6,把自己當個人,把別人當個人。
7,中國家庭,對愛人,對父母,對子女,對朋友,普遍缺少了“界限”,我們自覺不自覺的就越界了,還打著愛的名義。
——《你是我的》懂懂
1,不要試圖去改變什么,要改變,就改變自己。
2,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3,父母眼界上不去,兒女眼界一定也上不去。
4,不要輕易進入不熟悉的領域,隔行如隔山。
5,不要通過外在狀態(tài),去相信一個人。
6,交朋友,不能跨級交往。否則?要么,成炮灰。要么,被碾壓!
——《土豪,小妞》懂懂
1,遇到交通事故,哪怕是100元的追尾,我給了你錢,你也要給我寫個條,證明我們的事故已經(jīng)兩清了,絕對不能說是我給了你錢,什么程序沒有,彼此走了。還有,就是給錢一定要在監(jiān)控底下。
2,遇到交通事故,無論事故大小,都不要在事故責任上做手腳,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出了事故,第一打報警電話,第二打保險電話。
3,法律是法律,責任是責任,憐憫是憐憫,不能混為一談。與責任,與賠償,與糾紛,相關的事,必須最終落實到白紙黑字上,否則撕B隱患無限大。
4,讀書遲到是重大事故。
5,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的思考,不能盲從。
——《一代,一代》懂懂
1,不顯山,不露水,保持神秘感,這是對自己的保護。
2,每個人寫的故事,都逃不出他的眼界,眼界取決于經(jīng)歷。
3,人生一定要深刻領悟倆字:止損。
4,看不懂的不玩,不輕易進入陌生領域,能進的前提是能出。
——《扭扭,小腚》懂懂
1,人在風平浪靜時,是受邏輯+理性控制的,在波濤洶涌時,是受潛意識控制的。
2,尊重每個生命的軌跡。
3,層次再高的人,也有心智模式不健全的一面。就是說,總有人或有事,能讓你歇斯底里,甚至破口大罵。
——《一抹,綠》懂懂
【閱讀延伸】
1,布熱津斯基:波蘭猶太裔美國人,作家,民主黨人,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美國著名地緣戰(zhàn)略理論家,以極端反蘇著稱。作為哈佛(Harvard)等大學的優(yōu)秀學者,布熱津斯基逐步攀上權力頂峰。
作為著名戰(zhàn)略家,布熱津斯基對中國的關注同樣密切。他曾在1978年、1984年、1994年和1997年訪問中國。
就在2016年6月,中國外長王毅在訪美期間曾在華盛頓與布熱津斯基會見,王毅贊賞布熱津斯基為推動中美關系發(fā)展所作積極貢獻,表示中方愿與美方一道,共同構(gòu)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
布熱津斯基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匯--"奶頭樂",英文titts"奶頭"與entertainment "娛樂"的組合,意指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此20%高枕無憂,就得采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
2,奶頭樂理論:這一概念來自美國著名戰(zhàn)略家布熱津斯基。
美國舊金山曾于1995年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名經(jīng)濟界、政治界精英的會議。該會議的主旨在于為全球化的世界進行分析與規(guī)劃。會議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競爭將使全球80%人口"邊緣化",而這80%多余人口與20%搭上全球化快車的人口之間的沖突將成為今后的主要問題。
布熱津斯基及時獻計獻策,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匯--"奶頭樂",英文titts"奶頭"與entertainment "娛樂"的組合,意指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此20%高枕無憂,就得采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
奶頭樂理論對中國的表現(xiàn):
如何檢驗中國已掉進或正在掉進布熱津斯基的“奶頭樂”理論(tittytainment)的陷阱,有兩個事例足以說明:一是兩年前美國時代周刊把中國不男不女的"奶頭樂"女孩李宇春推向時代周刊封面;二是一年前美國把G2大帽子扣到中國的頭上而中國人還沾沾自喜。
正是布熱津斯基的"奶頭樂"戰(zhàn)略,讓沉寂幾百年的中國目前處于異常的躁動之中.全球200多個國家,再沒有一個象中國這樣沉沒在人欲橫流,物欲橫流的歌舞升平中,導致民族精神萎靡、人心渙散、文官愛財、武將貪生、醉生夢死、耽於酒色.
3,跳蚤效應:“跳蚤效應”來源于一個有趣的生物實驗,生物學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輕易的就跳出來了。再把這只跳蚤放入加蓋的玻璃杯中,結(jié)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這只跳蚤變的聰明起來,它開始根據(jù)蓋子的高度來調(diào)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蓋子,而跳蚤卻再也跳不出來了。
道理很簡單,跳蚤調(diào)節(jié)了自己跳的目標高度,而且適應了它,不再改變。很多人不敢去追求夢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為心里就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使他們受限,看不到未來確切的努力方向。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問三個泥水匠:“你們在干什么?”甲說:“砌墻。”乙說:“掙錢?!北f:“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建筑?!昂髞砬皟晌坏囊簧德禑o為,只有第三位成為了一知名的建筑師。因為他清楚自己砌每塊磚這小目標同未來一座宏偉建筑之間的關系。
——————
歡迎訂閱公眾號:瓷心魚筆記,微信號:cixinyunote,每周二、四、六更新。注:部分內(nèi)容及題圖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