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涉獵了一些心理學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理性犯的錯》等。而給我最大啟發的是《理性犯的錯》,那些我們所認為的一些生活經驗及推測在實驗面前一文不值。
正如開篇寫到籃球手的“熱手效應”,也即大多數人都認同的一個連續投中的籃球手在之后的賽場上也能發揮更好,投中率會比連續失投的籃球手大。也就是在球場上隊友更喜歡把球傳給在比賽中投中率大的那個隊員。
而事實呢?書中通過實驗用數學概率論,統計學等科學方面來計算了關于“熱手效應”的概率,事實卻相反,“熱手”的球員甚至可能不會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發揮良好甚至更差,而失手頻繁的球員越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不得不承認書中實驗的科學理論性,但我也不是特別認同事情一定就是實驗結果所說的那樣,一切實驗都是在固定環境沒有外在因素,去掉人為心理以及場上情況作用下的結論。但我們也不防可以作為一個思想參考,問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往往被這種“熱手效應”的類似事情欺騙了多少。連續中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球員的核心技術性,但也不能片面結論失手球員在技術上是不足。所以關于下一步的兩者表現我們無論如何都是不可預測的,只能說有一個概率,但不是結果。然而我們往往在事情發展之前就潛意識將別人的結果做了定論。
書中類似還舉了一些例子做了實驗,結果往往也與我們感性認知相背離。
還有一個關于“洗車必下雨”的討論,類似這話在生活中很常見,往往我們做好一件事而馬上就會有與之相反的事情出現干擾結果效果。甚至很多人就破口大罵,暴躁不已。甚至還有人不洗車,然后等下雨。
我在看這本書之前倒是對這個問題沒什么過多想法,首先可能是因為我沒車。但關于什么洗了衣服就下雨,買了東西就降價這類我也遇到過幾次。
“墨菲定理”,“視網膜效應”這些定理大家也不陌生,也都可以來解釋洗車下雨的詛咒。從因果關系來看,天氣和洗車是完全無關的兩種存在,人們在進化過程積累經驗,將各種生活習慣聯系起來形成網絡,互補互存。當我們過于關注一件事物大腦就會構造更多的神經細胞神經網來捕捉、記憶這一相關信息。正如你不洗車還是要下雨,你洗車也與下不下雨同樣無關,僅僅只是下雨后路面會弄臟車,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談到對自身的利益關系,我想到書中說關于賭博上癮者的調查,對于我們這些從沒去過澳門、拉斯維加斯這些賭城的人來說,一提到賭博就是談之色變。我們大多數人認為去賭博的人要么是錢多找不到地方花,要不就是想憑運氣一夜暴富。但就是這種通過游戲形式通過一把把的籌碼而衍化來的所謂交易市場活動讓很多人深陷其中。而上癮者往往是那些在賭場慘敗無數次的窮光蛋,想著一夜翻盤肯定是原因之一,他們更多的是對于過去自己表現不夠滿意的一種彌補,他們可能經常安慰自己昨天輸掉可能是自己在某一局上跟得太過心急,他們一直保留著差一點我就能一把回撈的心理,就是“差一點點我就能怎樣怎樣”這種心理暗示給大腦不斷強化,而如果一但扳回一局,大腦得到回饋,又成長為自己在這方面具有天分或是趁著運氣不斷不斷沉迷其中。而其實這類人更多是對于自己輸掉的記憶而不是獲勝的記憶,輸與贏在他們心理分量是不一樣的,他們更多記住的是自己輸掉的瞬間而不是贏錢的時刻。
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很容易想起自己曾經出丑的時候就像發生在昨天而有時候翻箱子發現小時候的獎狀才想起很久之前自己也牛逼過。在我自己的觀點來說,這種記憶模式也許與我們長久以來的進化有關,原始人類要在千萬種物種中脫穎而出,就需要不斷去適應環境去觀察變化。原始人就要不斷去重視糾正出現過的錯誤避免被自然法則淘汰,而那些優勢項則被保留在基因不再給予過度關注。(這一段是自己思考的觀點,歡迎大家前來指正。)
我想大家可能與我一樣,最討厭的就是學霸說“哎呀,我都沒復習就要考試了,真難過。”或者考后說“這次真的考差了”。然后我們這些學渣就會發現學霸依舊是學霸,我還是學渣。畢竟初高中包括現在我都是那種考完試就感覺自己聰明到不行,一下能逆襲到班里第一的那種感覺。其實原來我聽到這話還是挺反感,好歹也不表現在臉上,免得別人誤以為我嫉妒成績好的。現在我也就笑笑而過,心里真想一巴掌乎一本心理書讓這些人看看。
“自我設障”可以算是對這類人這種行為的解釋,也適用于那種表面上在大家面前說不在意學習也不好好聽課,然后自己背地里使勁學使勁學。不用說,每個班都有幾個,別人挑燈奮戰還在一旁挖苦別人說什么讀書無用論。我最近準備期末考,都有舍友在我耳邊說“哎,我今天去圖書館就睡覺了,還留了好多口水,早知道就不去了。”對了,她一直成績很好,從大一到現在,一直是一等獎學金。寫到這感覺自己真是羞愧。
其實這類人都沒有惡意,甚至都沒有對他人造成一點點語言攻擊,但我們都是很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的,也不能說她們虛偽,言行不一。這只是一種給別人心理暗示:你看,我都沒有好好學,一樣能考得很好,那說明我聰明啊,那如果沒考好,那我也有借口,我本來就沒好好學,要是我好好學了一樣很好啊。
其實如果要將這種心理自習劃分的話還是很細的,有真實自我設障,偽裝自我設障。真實性的就是提前為自己的失敗鋪一個臺階,可能這種適用于一些學渣比較多,有些人在事情發展之前就給周圍人放出信號,比如有人會在考前說:我最近都看電視劇去了,要是好好復習,肯定能過。這和學霸的沒有好好復習不是一種,學霸那種屬于偽裝型,因為這個群體本來就有實力。而學渣們為了不讓別人認為自己是學渣不聰明,就會找各種借口來掩飾在”不努力不上進的內心。給出一個假設,傳遞一種如果我不看電視,好好看書,肯定早就是個大學霸。細細想來覺得人腦還真是無聊,為了去給別人造成我很聰明的印象,每個人都能用很多方式去展示。這也算是人類思想多元化的一類吧。
書中還有很多生活事值得我們仔細去品味的,我也只是利用碎片化時間看了一遍,也算是給我打開了一扇心理學的大門,當然我還是一個門外漢。需要不斷去接觸學習這個龐大的知識系統。
(希望大家給我推薦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如果筆記中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出,謝謝大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