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導演吉賽貝.托納多雷的作品,1998年在歐美上映。
托納托雷的另外兩部作品分別是《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再加上《海上鋼琴師》,被稱為時空三部曲。
我是2009年偶然的機會看到的這部電影,雖然電影里也有穿幫鏡頭,雖然它有的地方似乎過于矯情,但這一丁點兒也不妨礙我愛上它!
富有時代感的畫面傳遞出的對自我的偏執的追求和個體在歷史大潮中的掙扎與抉擇,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主人公獨特的氣質,還有那流淌在海洋上跳躍著的音符……
任何個體在歷史大潮里都顯得那么渺小,任何個體的呼聲在歷史的潮聲中都顯得那么微弱。盡管如此,你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世界,做出自己的選擇。
影片的的鏡頭多次對準了那些遠渡重洋,從歐洲移民到美國的人們。人們看到自由女神像時的歡喜與崇拜,人們見到曼哈頓時的放大的瞳孔……
在這樣的背景下,故事的主人公1900無法選擇自己在哪里出生,也無法選擇自己是被一個貴族撿到,還是被一個窮光蛋收養……但他可以選擇是留在游輪上,還是踏過甲板,走向人人向往的America。
有人說他沒有勇氣踏上陸地,他是一個懦弱的音樂天才,真正的高手是無敵的!
我倒覺得是他已經看穿了陸地上那形形色色的人們,已經聽膩了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
他早年的經歷,以及他對音樂超乎尋常的領悟,讓他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和一顆洞察世事心。
每一個從他眼前走過的人,都逃不過他富有穿透力的眼睛。所以他對陸地上的生活比生活在那片陸地上的人們還要熟悉。
富人的奢靡浮躁,窮人的卑微焦慮,藝術家的迷惘,以及那些行尸走肉為了生存的爾虞我詐……
“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 ”
于他而言,大海就是他的家,游輪就是他的老屋,游輪上那些看著他長大的人們就是他的親人。丹尼死后,他在這個世界上再無牽掛!
所以他要選擇自由飛翔,在那茫茫大海上,在那艘游輪上,在那鋼琴鍵上。
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我喜歡那樣,我應付得來。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要什么。
大海、游輪和鋼琴就是他的生命,離開大海,他的音樂天賦也許就會消逝,他清楚的知道這一點。音樂沒了,他的生命也就消逝了!
電影中多次刻畫了他要踏過跳板,登上陸地的畫面。
他也對那片陌生的土地有過向往。
小時候透過甲板下的小窗口向外張望,他看到的只是蔚藍的海水;長大后站在甲板上的遠眺,一次次的看那座眾人夢想著的陌生又熟悉的土地和那里的高樓大廈。
我堅定的認為他不會走過那跳板!
于他而言,那些都太不值得!
可當愛情來臨的那一次,我堅定的認為他會踏上那片土地,去追尋愛情。并找到了可以支撐他在陸地上生活的靈感源泉——愛!
一個生于大海,長于大海的天才鋼琴師為了愛情來到陸地上,把他那美妙的音符帶給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浮躁的人們。
這也是一個多么完美的結局!
可是,他沒有……
“One woman, one house, one piece of land to call your own, one landscape to look at, one way to die. All that world just weighing down on you. You don’t even know where it comes to an end. ”
“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子,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
“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
“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香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得樂章。”
那艘船不會永遠在大海上航行,那艘船也不會永遠存在,而1900的生命就在這艘船上……
“I can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I’m blessed I can step off my life. ”
“我沒法舍棄這艘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
“Hey,Max! Imagine the music I could play with two right arms. Hope I can find a piano up there. ”
“兩條右臂能彈出什么音樂? 希望天堂有鋼琴。 ”
一個天才鋼琴師,帶著他的琴,同他的船一起毀滅了……
這不愧是一部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該片的配樂獲得過多項大獎。
整部影片以鋼琴曲貫穿其中,以琴聲刻畫1900的內心世界。他與挑戰者對決的那一段讓旁觀者的心糾結有澎湃,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不知道音符是子彈,還是子彈是音符。
兩個音樂高手以音符博弈,似乎能聽到兩者音符碰撞的聲音。
什么樣的音樂能雅俗共賞?
1900能在頭等艙演奏,讓那些達官顯貴、上層社會的人們如癡如醉,甚至有的人只是為了他的琴聲而踏上這條游輪;1900也能在下等艙彈奏,以他的心靈發聲,引領那些因生活所迫加入移民大潮的人們,回憶生活的點滴,憧憬美好的明天。
我不懂音樂,也不會彈琴。但看解開鎖鏈的鋼琴載著演奏者,隨著海浪的起伏在甲板上任意滑行,音符在甲板上任意流淌,于是知道了什么叫“行云流水”。
主演蒂姆·羅斯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完成了這部影片里所有演奏的“形似”部分。
穿透心靈的琴聲需要一個能打動心靈的演奏者。
一般我喜歡的片子,都會去搜集主演的其他影片,唯獨這個沒有。
因為在我心里太完美了!不想被破壞!
蒂姆.羅斯不需要說話,他的氣質和眼神就給了我們一個存活于亂世的音樂天才的靈魂。那清澈又深邃的眼神,優雅又不羈的舉手投足,都在不經意間刻畫出了1900的內心世界。
一個偏執的導演,一個對藝術追求完美的導演,從故事的開始就告訴我們“規矩可以滾蛋”。
不知道你們看沒看過托納多雷的另外兩部電影,也許看過了,你就更能理解《海上鋼琴師》。
為了不被移民局帶到陸地上,1900不知在哪里躲藏了多日。當一身煙塵的他坐在鋼琴前,美妙的音符流淌而出的時候,一切就都已注定!
該片在意大利公映時長3小時。后來在海外放映的時候都被減掉了至少20多分鐘。如果當年在柏林電影節參展,電影的長度必須控制在2小時45分鐘,托納多雷堅持自己的看法,無論如何也不刪戲,為此他錯過了柏林影展。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迷失了自我,而費盡心機的去專注于別人的世界……
以此文致《海上鋼琴師》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