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人去看病,醫院就在單位附近,我在午休的時候過去探看。走進醫院大門,院子里滿是或坐或站的病人和家屬,配上花壇里盛開的鮮花,簡直是小長假里熱門景區的畫面。進了醫院大樓,腦海里不斷涌現出門庭若市、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等形容詞。從身邊走過的有滿面焦慮的患者和家屬,也有步履匆匆的醫生和護士。中午不休息的掛號和取藥窗口前排著長長的隊伍,一陣陣嘶啞的聲音從窗口里面傳出。在與疾病斗爭的道路上,醫生和病人一樣顯得有些精疲力盡。可想到最近許多醫務工作者微信頭像換成了黑絲帶,不禁要問:是什么讓白衣天使變成了仇人?
醫療服務有別于其他產品和服務,人們對醫院寄予了更高的期盼和更嚴格的要求。醫療服務關系到健康甚至生命,我們對其出現瑕疵的容忍度極低。而醫學的門檻又很高,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那些醫療術語如同天書。所以醫生在擁有極高權威的同時,也肩負了很多生命的希望。一旦這種巨大的期盼落空,有些人就把宣泄痛苦的槍口對準了原本全身心依賴的醫生。
醫療資源不平衡催生并加劇了醫患雙方的矛盾。在城市里,先進設備和一流人才也往往都集中在兩到三家醫院里,更別說城鄉醫療水平的差距。隔壁是本省乃至本地區首屈一指的醫院,有的患者甚至坐二、三十個小時的火車前來求醫,更是本地居民就醫首選,即便是傷風感冒。來此就醫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患者對醫生的期望就更高,對醫院的要求就更嚴苛。而再大的醫院病房和人手也是有限的,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病患,醫生不僅沒法保持八顆牙的標準微笑,也很難給每個患者留有充足的診斷時間,而更多依靠程式化的化驗檢查。最后,小病大治,患者還要抱怨醫院太黑。
監管體制缺失下,醫療亂象叢生讓人們對醫院和醫生的信任大打折扣。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醫生都在竭盡全力治病救人,但不可否認就是有那么一兩顆老鼠屎壞了白衣天使的形象。上文說過,醫療服務的特殊性讓我們對這個行業出現問題的容忍度遠低于其他行業。當我們被庸醫耽誤了治療,在騙子醫院傾盡家財,遭遇醫療事故而得不到妥善解決,對醫療行業的信心也漸漸喪失了。
媒體輿論缺少正確導向使人們對醫院和醫生的負面情緒增強。現在新聞媒體數量越來越多,但是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的卻越來越少。一會兒是爭先恐后地對醫院口誅筆伐,一會兒又滿屏描述醫生的辛酸血淚。甚至為博人眼球,斷章取義略去事實,夸大事故激起憤怒。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人們往往沒有時間深究事件背后的真相,僅憑報道和評論里刺眼的詞匯就足夠輕易斷定了孰是孰非。
天使全部殞落,世間必將陷入黑暗。希望醫療體制盡快得到改善,使病人得到應有的治療,使醫生得到應有的尊重,使醫患關系回歸彼此信任的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