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在正式開始心得之前,先閑言碎語幾句,《寶寶也是哲學家》是圈媽開始招募逼自己一把活動時候,我手頭正好在讀的一本書,其實自己的哲學基礎(chǔ)基本為零,讀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有些吃力,不過為了防止我之前讀完這類書之后腦袋空空如也的局面,我還是強迫自己做了導圖,估計里面很多邏輯不清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PS:這個導圖其實不是很規(guī)范,別誤導大家。
《寶寶也是哲學家》讀后心得
在有娃之前,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育兒理論,“小寶寶就是一張白紙啊,除了吃睡什么都不會”,“小寶寶就像一臺什么程序都 沒裝的計算機,爸爸媽媽往里面裝程序就好了”,但當自己有了娃之后,真的是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從一開始也覺得娃貌似除了吃睡什么都不懂,慢慢萌生了一種想法,娃好像并沒有坊間傳說中的那么簡單呢,他們也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有時候的舉動經(jīng)常讓自己大吃一驚……而《寶寶也是哲學家》正是從寶寶們理解世界、觀察世界的哲學角度,告訴我們一種全新、甚至顛覆的方式來欣賞童年的豐富性和重大意義,甚至是通過了解兒童的思考方式來反思我們成人的思考方式,值得一讀。
呵呵,對此書的整體感覺就介紹到此吧,具體的書籍內(nèi)容摘要可以看看導圖,我下面要講的心得可能與寶寶是個哲學家這個大話題有點兒不切題,不過也是我結(jié)合自己體驗感受比較深的一方面,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如今,很多父母都在積極探求科學的育兒方式,也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來指導自己的育兒方式,于是經(jīng)常可以聽到原生家庭這個詞語,那么早期的童年經(jīng)驗在作者看來,是如何影響我們之后的人生呢?
“我們都能感受到,童年時的經(jīng)歷塑造了如今的自己。這也是為什么佛洛依德學派的觀點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盡管這些觀點中有許多已經(jīng)被科學證偽了。這種直覺也造成了自助類圖書和育兒指導類圖書的流行,甚至還導致人們熱衷于討論殘酷而壓抑的童年記憶。”
“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受到,之后發(fā)生的事情也會掩蓋童年的影響。幸福的婚姻、幸運的職業(yè)或一名摯友也能夠?qū)⑽覀儚耐甑耐纯嘟?jīng)歷中拯救出來,更令人慶幸的是,我們相信自己能夠主動地塑造自己的生命,從而擺脫童年決定論的陰影。童年不幸的記憶更可能獲得令人振奮的結(jié)局,更可能帶來讓人歡慶的恢復的可能性,而不一定就是同樣悲慘的結(jié)果。”
“在探討早期經(jīng)驗對成年生活的影響時,需要考慮人類的干預能力。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對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會想象并創(chuàng)造新的環(huán)境。相應地,這些環(huán)境會反過來影響孩子。于是,典型的人類發(fā)展循環(huán)便誕生了。這也意味著家長,或更廣泛的其他人,都能夠通過改變、中斷、鞏固這些循環(huán)的方式來進行干預。”
我的心得:
1. 為人父母之初,總是比較焦慮,總是覺得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沒做什么,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好的或者不好的影響,現(xiàn)在看來,這種焦慮除了平添育兒的煩惱,并無任何益處,相反,低估了孩子學習的能力。未來,要更相信自己,更相信孩子,在育兒的過程中,應該更多體會到育兒的樂趣,如果一直感到緊張和焦慮,恐怕就要提醒自己,是不是用力過猛了。
2. 我們作為父母,必須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但反思的過程一定要客觀中立,現(xiàn)在經(jīng)常看到大家在反思的過程中更多的關(guān)注負面影響,導致看上去貌似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挺悲慘的,我有段時間也有這樣的過程,但冷靜下來看看,其實大多數(shù)人童年經(jīng)歷還是挺美好的,那些“不幸的經(jīng)歷”可能在無意間被自己放大了,多想想那些正面的成長經(jīng)歷,再輔以科學的育兒知識,進行微調(diào),也是一種不錯的收獲吧。
哈哈,啰里八嗦說了這么多,這個倒逼過程還是挺痛苦的,但是值得,引發(fā)了自己很多思考,尤其記錄下來,有一個修正的過程,感覺思路更清晰條理,希望5個月的逼自己一把,可以讓我5個月之后“鄙視“自己現(xiàn)在的文字。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
參考書目:《寶寶也是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