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有了孩子后,時常反省自己,時刻去覺察自己的情緒是對孩子的,還是假孩子之名來轉移釋放的。偶爾,自己也會陷入一種全然的無助。為什么我盡力了,孩子還是會突然“無理哭鬧”呢?給你講講這兩天的經歷。
? ? ? ? ? 前天去接大寶下幼兒園,最初沒有任何異常,大寶跑過來和媽媽擁抱,然后跑去玩了。玩了一會,我說,濛,咱快回家吧,你看媽媽的腿,被蚊子咬得不成樣子了。然后,猝不及防的一頓哭鬧。“我要爺爺來接我”,不論如何商量,誰和她商量,就只有這句話和哄不好的哭鬧。第二日的早上,喚她起床,又是一頓歇斯底里的哭鬧,“我要爺爺,我不要媽媽“。我讓她在角落里站著。那一瞬間,真的想不明白,我已經足夠耐心了,你為何要不停得喊著“我不要媽媽了”。有一種憤怒在心里膨脹。
? ? ? 今日一早,快八點了大寶依然睡得很香。3-5歲的小孩子每天的總睡眠時間要達到12個小時,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有時真睡不足12個小時,所以睡到這么晚,還是要怪我們作息時間沒有調好。這時,小寶醒了。腦海里浮現了一些東西。我關掉空調,拉開窗簾,打開所有的門窗,收拾好房間,然后抱起小寶放到小便盆上拉便便,一邊給小寶講《蜘蛛先生要搬家》。時不時,輕輕撓撓大寶的腳心。大寶的腳動了動,伸了伸腿,扭了扭身子,睜開眼睛,坐起來,看著我坐在地上看小寶拉便便、講故事。然后她也湊過來。就這么,跟她說著話,幫她換好了衣服,洗了臉,梳了頭,然后吃完飯,八點半我把她送去了幼兒園。
? ? ? 這兩日我和大寶的這一段母女之戰,終于告一段落。回來的路上,我想,早上被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喚醒,伸伸懶腰,享受這一點點時間的靜謐,是我們忙碌得都快遺忘了的美好。而我是不是在不自覺中試圖削弱孩子慢下來感受生活的能力。我的“催促” 讓她產生了情緒,喊爺爺很多時候成了她拖延或者反抗的擋箭牌。而此時,我內心那個不能接受自己慢慢來,不能接受遲到的小孩兒也出來造了一次反。好吧,感謝孩子,不會因為這個真的就討厭媽媽了,我們依然能拉著手手一起去幼兒園。
? ? ? ? 溫尼科特提出的那個概念'good enough mother',恩,足夠好的媽媽。足夠好的媽媽,是沒有完美的媽媽,現實中常有的是一個經常犯點小錯誤的媽媽。這些不完美的小插曲,給孩子機會去理解現實的世界,也給媽媽機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我時常說,我的第二次生命、第二次成長是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的。陪伴孩子成長,其實也是陪伴自己內心的那個小孩成長。再者,為什么很多時候,我們最差的脾氣給了最親的人?我想是因為,我們把自己最私密、最可能埋有地雷的區域也向他們袒露了出來。所以,也罷,小心地呵護自己吧,也感謝幫助我們”排雷”的這些最親的人們。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