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莠子
無意中寫了好幾篇關(guān)于郭靖的文章,《與郭靖在一起需要多大勇氣?》、《郭靖不是個好爸爸》到《如果我是黃藥師,我也不喜歡郭靖》,從愛人、孩子和長輩三個角度來表達對于郭靖的“不滿”。有人已經(jīng)對我極度“不滿”,把一個英雄人物說得一無是處,他們開始輕率得懷疑,是不是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事實上,我非常敬仰英雄,對于金庸小說中郭靖、蕭峰這樣的英雄形象,非常喜愛,看書的時候,也不知道掉過幾把眼淚。因為喜愛,才想深入的地探討一下;因為英雄,絕對不應(yīng)該是平面化、臉譜化的英雄。
當(dāng)我仔細去讀武俠小說中英雄的故事時,我發(fā)現(xiàn)金庸似乎并不怎么善待英雄。首先他們往往不能善終,郭靖與蕭峰都是殉國而死,英年早逝,相比灑脫不羈的老頑童、黃藥師等隱逸之土,人生短了一半;他們總要遭受比常人多得多的考驗,最普通不過的天倫之樂,娶妻生子,在他們都艱難重重;再者,他們遭受到感情和心靈上的折磨,也更多一些,總是面臨生與死、家與國、親情與大義的抉擇。人生不可能沒有煩惱,但是英雄的煩惱似乎更多一些。
那你是金庸對于英雄不夠喜愛?那可也錯了,這些個英雄人物,每一個人身上,都傾注了金庸?jié)饬业膿磹壑椋欠侨绱耍膊荒茏x者讓這般愛戴敬仰了。但金庸為什么非要這么寫呢?為什么不對我們的英雄們好一點兒?
答案也許是因為,從來英雄就是與悲劇連在一起。史光柱說,“英雄,對國家而言,它有喜劇色彩,因為英雄的存在,因為有英雄群體的存在,才有民族脊梁和民族精神;但與此同時作為個人來說,英雄是悲劇性的,不管是對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個人而言,都帶著深厚的悲劇色彩。”事實確實如此,從古代的神話中的盤古、夸父、后羿,到后來的岳飛、楊家將,及至近代的戰(zhàn)斗英雄們,甚至西方的阿喀琉斯之流,無不籠罩著濃厚得悲劇色彩。
至于為什么英雄都有深厚的悲劇色彩,我想用金真不怕火煉來試著解釋。英雄之于苦難,就像真金之于烈火,一場漫天大火之后,房屋樓舍、銅鐵器皿,一切灰飛煙滅,只有金子在廢墟中熠熠生輝。如果沒有烈火,金子也不會在眾生中脫穎而出,也不過平平淡淡的泯然眾人矣,人們也不會承認這個英雄。而承受這許多苦難,英雄又如何能全身而退?到底是英雄要經(jīng)歷更多的苦難,還是苦難造就了英雄,實在很難說得清楚。
郭靖為民族大義數(shù)次犧牲愛情、親情,按照常人的標準,他確實不是一個合格的愛人、父親、子女,然而,如若他為了郭襄放棄了襄陽,為了黃蓉放棄了對成吉思汗屠城的阻止,那么他還是大英雄郭靖嗎?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也許從來,生與義,在很多時候就是矛盾。便如同普通人與英雄,選擇逃離磨難,還是卓然獨立,二者只能選其一。
苦難將郭靖造就成英雄,不享全常人之福,盡常人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英雄的處境,常常比我們想象中要復(fù)雜得多,我覺得金庸大師在這里處理得非常好,沒有簡簡單單讓英雄成為一個符號。大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我們覺得這些虛構(gòu)的英雄,如此逼真感人吧。而深入地去了解英雄的命運,是我寫那些文字的原因。
莠子原創(chuà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及合作請與作者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