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臨下班前,和兩個在公司做臨時兼職的大學生聊了幾句,他們是剛結束軍訓,十一過完后才會開始上課,還不知道接下來要面對的各種學習和生活情況。
從交流中自已深深的感覺到,現在的學生比起當初的我們,更有自己的思想,對大學生活也有了主動規劃的意識。
我們是校友,只不過前后的時間相差有點長。
在聊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后,學生問選修課選什么專業好,這兩個學生是化學系的。
我想了想說,選哲學或經濟學方面的吧。
還沒顧上說出自己的理由,其中的一個女孩子就說,上大學前一個博士生姑姑,以及她上高中時最喜歡的老師告訴她的都是心理學方面的,和我說的哲學非常一致。
在這一刻,我估且把心理學認同為哲學的一部分吧。
和她們溝通著,自己的心里也有許多的感觸。
首先一點,我上大學的時候都沒有選修課這回事兒,自已也從沒想過還可以利用大學時間去修一門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當時無非也就參與了一些社團活動,鍛煉了寫作方面的技能,再進行些社會實踐的體驗,覺得就已經把業余時間安排的不錯了。
但真沒想到要利用這段時間做一個學科方面的額外學習,想想也是可惜了。
還有,自己以前是生活在農村,高中才開始在縣城進行學習生活。在農村老家的環境里,身邊的親戚朋友極少有大學生。
即使有,也都在大學畢業后生活在各個城市了,平時也沒在家里見過。在那個通訊和信息傳播不發達的年代,日常生活圈中根本就看不到,相當于從自己的世界消失了,更別提給提各種建議了。
再說一下我給出選擇這兩個學科建議的原因吧。
首先從科目來說。
哲學是任何追求個人成長、包括主動思考的人都邁不過去一個知識臺階,越早開始接觸越好。而且自己近期也可以說是在進行這方面的學習(雖然這其中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異),腦海中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而經濟學是改變一個人只會跟隨大家思路,以簡單的視野看待身邊問題的很好方式,很多的選擇如何做出來更經濟、更科學、更理性,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做為選擇標準是很客觀的。
并且,在這兩個學科如果有一些深入的學習和研究的話,對處理未來的生活中出現的想不明白的問題,以及建立起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甚至是個人思考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一點也比較關鍵的是,這兩門學科相對需要投入的持續性精力和時間會比較多,而大學期間無疑是進行類似這種學習的黃金時期。
一旦進入社會,想再靜下心來去研究這些理論性非常強,而從實用角度又無法看到直接結果的學科,是非常困難的。
羨慕現在大學生們的環境和起點,但愿你們在未來的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