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悲傷逆流成河》有感
陰雨綿綿。
難得的不像夏天,寒意細細密密的穿過窗,透入右耳。
可能是有些東西無處宣泄,第二次打開了這本書,與原先的好奇與期待不同,這一次,多了一種叫宿命的東西。
撲面而來的腐朽與絕望,在狹長的弄堂里,一點一點被放大,一點一點被剝離。
什么叫做宿命?
比如林華鳳和易遙的死。那是終日生活在黑暗中拼命掙扎而不見光明而徹底絕望的結(jié)果。
比如顧森湘和齊銘的死。那是美好事物終將被毀滅的必然。
每個人都有一種趨利避害的能力。書上是這樣寫的。
外面的雨仍在下。
我想,或許我也在趨利避害呢。
壹.關(guān)于溫暖
齊銘每天早上都會帶牛奶給易遙;
齊銘對易遙說“一直在看著你”的堅定;
顧森西內(nèi)心的善意和幫助;
顧森湘注意齊銘有胃病;
顧森湘對顧森西的維護;
林華鳳盒子上寫著“遙遙的學費”。
盤橫交錯的利益與糾纏,其實充斥著很多關(guān)于溫暖的細節(jié),人情冷暖,雞毛蒜皮,都不過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東西,只可惜,故事本身是一場悲劇,零星的溫暖對讀者感染太小。
可人生不同,現(xiàn)實中的人生,不是無限的悲劇,更不是無限放大的痛苦,在苦樂參半的現(xiàn)實中,溫暖,對我們這群小眾人民來說,應該是很受用的。
假若人生沒有溫暖,一切可能就顯得無情的多,而人這種生物,其實是接受不了無情的。
貳.關(guān)于恐懼
恐懼的主角應當大多數(shù)都源于易遙。
墮胎時只身一人的勇氣,林華鳳死時的驚恐,顧森西說“我恨不得你去死”的驚愕,以及齊銘“我不想再見到你”的決絕。
易遙的一生,看似身邊親近的人對她都很好,但最終,易家言拋棄妻女,齊銘與顧森西的不信任,幾乎所有對她好的人,都在一瞬間,拋棄了她,唯有林華鳳,即使在離世那一刻,也念著易遙。
人都會有恐懼吧,求不得,愛別離,很多事情,本身就帶有不可控因素,而撲面而來的恐懼,大抵會讓人失去思考。
什么是恐懼,大概求而不得是一種恐懼;
大概眾叛親離是一種恐懼;
大概,易遙站在樓頂聽見風聲時,就沒那么恐懼了。
叁.關(guān)于逃避
人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動物,就像鹽水里的草履蟲。
書里寫了三遍。
關(guān)于逃避,關(guān)于趨利避害,我已經(jīng)找不出更適合的詞了。
“沒有人會喜歡攤上一個大麻煩。”易遙對齊銘如是說。
我的心還是抽了抽,是啊,哪會有人喜歡麻煩,不然,為什么齊銘最終會走向了光明?顧森湘的出現(xiàn),齊銘家搬離弄堂,隱喻地說著齊銘的終將離開。
很奇怪,許是自我?guī)氤煞痔兀褪遣荒敲吹?,喜歡齊銘。盡管,他長著令人喜歡的男孩的所有細節(jié),可骨子里不夠勇敢,不能給予易遙最重要的信任,僅這一點,讓人心寒。
對不起。對不起不能幫你承擔痛苦,還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在你最脆弱的時候,無力的說著“孩子不是我的”。
謝謝你。謝謝你離開我的生活,讓我像現(xiàn)在一樣毫無負擔的活著。
人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動物。但愿我不是,卻又不得不是。
沒有人能跳出生命的漩渦,更沒有人,能擺脫生命的本能,所以易家言才選擇逃避;所以,齊銘才選擇逃避。
而我,只求在這樣的世界里,少一些逃避,多一些勇敢和擔當。
肆.關(guān)于得到和失去
得到,得到的是榮譽、欺辱、歡笑、淚水。失去,失去的是親情、友情、愛情、信任。
理所當然的把信任列舉出來其實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原因大概是齊銘和顧森西。
“你去自首吧?!?/p>
“易遙,你去自首吧。”
像一顆巨型炸彈,在胸口炸開,空蕩蕩的,似乎差了些什么。
我想,人吧,都是需要一些信任的,汲取到想要的東西,自然能夠把自己交付給世界,可也恰恰是這份信任,讓好不容易把自己完整的呈現(xiàn)在世界面前的易遙,又一次,掉入絕望的深淵。
齊銘離開易遙時,我在慶幸,還好有顧森西。
可剛到十八歲,老天又開始開玩笑,顧森西,仍舊不能給予易同等信任。
這世界從來沒有人珍惜過你。
連我也一樣。
我也從沒珍惜過你。
但愿,又一次但愿,我能給予世界完整的信任的同時能得到同等的信任,而不是被世界,以玩笑的方式——抽離。
失去的還在失去,無法阻擋。
得到的,但愿永遠得到。
終.零
難得會想說很多東西。
總之,呵,又公式化了,祈禱,生命中是有光的。
把我的祝福帶給易遙吧。
但愿,最后一次但愿。
但愿你的生命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