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除了西湖以外怕是再有名的算是靈隱寺了,被稱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的靈隱,名聲在外,慕名來此的人許多都是為了拜佛許愿,聽同行的路人說,這里的香火很旺,也非常靈驗,所以一定要來焚一炷香。
進了寺院,香煙繚繞,廟宇高聳,登高遠眺,真的有當年唐代著名詩人宋之問的“鷲嶺郁巖峣,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美感。
在唐朝宋之問的詩之中,描寫靈隱寺的那句點睛之筆便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了。而關于描寫靈隱寺的這首名詩,這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初唐四杰的駱賓王,兵敗于靈隱寺而后削發出家于此。一日宋之問來此地夜游,見到了風光旖旎的靈隱,頓時,靈感一閃,一句“鷲嶺郁巖峣,龍宮鎖寂寥脫口而出,但誰知后一句竟不知如何接了,這時借著微弱的燭影下,發現殿內的蒲團上坐著一位和尚。
老僧笑答:“為什么不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呢?”宋之問后來的詩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云薄霜初下,冰輕葉未凋。待入天臺寺,看于度石橋。而老僧的那一句,是篇中的精華。第二天拜訪,已經不見。老僧就是駱賓王,傳聞坐小船出海了。
而神秘的靈隱,仙氣繚繞,頗有大隱隱于市之感。這里不光是出了活佛濟公,還有傳說中的得到仙人呂洞賓與何仙姑,不光是文人墨客的雅集,更是因林林總總的故事增添了無數的神秘。
就這樣一路聽著有趣的見聞,兜兜轉轉的不知又走了多久。直到點燃了三炷香,佇立在在寺廟的大殿前,與眾人共同鞠躬、許愿,才算是完成了一件心頭事。
此時的心情忽然開闊了起來,放眼望去,靈隱寺內來來往往拜佛的人不少,但終究是清寂肅穆的。有人在大殿跪拜,有人在排隊燒香,還有人在輕輕的念叨著,裊裊青煙伴著薄薄的白霧,一時間猶如身在云端,竟不知所蹤。
恍恍惚惚到了藥師殿,見樹上的青梅果結的正當時,疲憊之余便摘了幾顆,一想著品嘗了千年古寺樹上的青果,就如同大圣偷了蟠桃園的蟠桃般竊喜,酸甜脆口,讓人大呼美哉。
落雨聽禪,凈化內心,哭聲笑聲,心靜則清。順流而下,處處可見種茶人的龍井茶園。而此時的平地依舊是淡淡云霧,如詩如夢,看不到盡頭,想必梵山仙隱就是如此吧。不知為何仿佛冥冥之中相信愿望一定實現,豁然開朗,健步如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