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葉
在我們這個年紀,想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再正常不過了。
青春本來就是年輕氣盛有所追求的。四有青年里:有思想、有道德、有追求、有責任。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也不是不行,但終歸還是得有自己想法,有自己追求,而不是盲目從眾。在陳煒老爺爺的書屋里就掛著一幅字,立志不隨俗流轉。
寧靜致遠也是一種堅持,艾默生式的孤獨。想象一下清粥小菜,粗茶劣酒,晨練后洗把臉,用過早餐,坐在書屋里看報讀書,與朝陽同作,同息。你耐得了這清苦?
儒家常說中庸之道。世人常常以此來混水摸魚,大抵也就自欺欺人罷了。在自制力方面,自我修行方面,會安慰自己偷懶,安慰自己身體有恙為由不再勤奮刻苦堅持。在道德方面僥幸嘗試,早忘了“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同樣的道理,在沒有“現世報”的情況下,沒有“功德薄”的記載下,雖不算為所欲為,也變得飄搖不定。
而學佛的意義不在于修煉法術,在于以佛為榜樣,慈悲,尊師重道等等善念。
在沒有商業用途的情況下,“安分守己”的寫點東西,以文會友也好,自娛自樂也好,自我排遣也罷,都值得津津樂道。在經濟發達的現代,作為商業用途也無可厚非,然,請歸納好自己,屬于什么。
有的人說容天地于一身,詩歌,散文,古風民俗,雜文隨筆,抑或調侃嘩眾取寵,皆可。
在萬眾矚目下,最大的優點是便于打廣告吧。但事物總有兩面性要么出糗臭名昭著,要么美名遠揚。
個人認為,以德服人,以德立己。“承蒙厚愛”的謙遜才是君子之道。
作為了“德高望重”的人,一言一行皆為世人所效仿,切不可誤人子弟。
信仰這東西并非物質成功可在列“呼風喚雨”的。千古流芳不易,肆意放縱卻是分分鐘的事,堅持是得有健全體魄,正確三觀,人文哲學的熏陶,悠久文化的學習,陽光開朗的心,如水的處世。(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平靜不代表懦弱,不爭不代表害怕。胸中自有天地。
常常看到文字題目與內容不符,常常看到議論卻沒有結論與點,常常隨意隨性而無法容得下別人的意見,怒火中燒的年紀。
并不是說寫作水平需要多高,這個高是無止境也無法評判準確的。民國文豪們都提倡真知真我,哪怕敘述了一件再不起眼的事,逗蛐蛐或者做家務的趣事,萬不可嘩眾取寵,不可博笑而安身。
前幾天還和朋友說古代有風月場所,有葷有雅有真性情,而如今沒有明目張膽的“窯子”,卻有明目張膽的“賣笑”。
當然,謀生方式不同,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去處,成為什么樣的人。前提是,尊重別人的生命,不做違法亂紀之事,不入烏合之群。
當然也允許沒有高要求自我的人。生物的規則是弱肉強食,靠道德修養而能家財萬貫的還真不多,說句不敬的話,咱孔老夫子,杜甫圣人,一生也不見得有過山珍海味的物質輝煌日子。
也罷,不再假清高了。
標題黨也需要有個幽默的思維,最怕胡編亂造。
于丙申年二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