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情書》這部電影出來已久,可是之前卻一直無暇去看,或者也可以說是無心去看。前幾天偶然得遇,把這部電影從頭到尾認真看了一遍,觸動了心中的那一根弦。
《不二情書》中的教授與小蝦,就如《查令十字街84號》中的弗蘭克與海蓮,兩人雖天南地北,卻以一紙書信,拉近了兩人的心靈距離。
弗蘭克和海蓮兩人書信交往二十多年,卻從未見面,不過卻都視對方為人生知己。
時文人談交友,莫過于: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知己難得,不然何以高山流水成佳話?而《不二》中的小蝦與教授,一人居于澳門,一人居于美國,便靠這書信,得成一世姻緣。
李清照曾寫下“云中誰寄錦書來”,那時剛與丈夫趙明誠離別,那種思人念人的情緒讓人心底直癢。之前求學之時,也曾與好友互通書信,在這個通訊手段十分發達的年代,不免被朋友嘲笑幾番,批書信為落后時代的表現,批我為落后時代之人。
自己聽后也多少郁悶一番,隨后卻依舊我行我素。只因,這其中的趣味,我識得,他們不識得罷了。就如酒稥,有人偏愛醬香,有人偏愛濃香,喝酒的人自己喝的開心,便已夠了。
《不二》中的小蝦與教授,兩人緣起于一封書信,之后便各自在思想世界中暢游。小蝦曾說:信是千里之外注視的眼睛。對于這句話,自己也深有同感。
那時,和好友通書信,時常在想與我寫信的這個好友,到底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而讓人得知就是那幾張紙,雖不至于望穿秋水,但也算的上是期待萬分。
無它,只因在信中可得大歡樂。夜深人靜之時,心自然也跟著靜下來,拿一支筆在信紙上涮涮的寫下自己的情緒,與微信這些通訊方式的不同的是,寫信的人,寫著寫著,會寫出自己平時難以說出的秘密與情緒,這種傾訴的欲望,在這張紙上被放大。
城市繁華,迷離喧囂,欲求一方凈土而不可得。平時多少帶著偽裝的面具,似乎真性情的人,越來越難以吐露心聲。而書信中,卻看到了不同的自己。就如一個好友,你讀了他的信之后,會大為驚嘆一句:原來他還有這樣的一面。
古人說:文以載道,其實化用一番,便可說:信以載情。鴻雁傳書寄相思,書信背后,更多是情感的交流。這也便不難理解,為什么《不二》中的小蝦與教授,第一次在書店真實見面,那一刻便仿佛如一個熱戀的情侶相遇,愛的深,愛的真。只因兩人,跨越空間的距離,打開彼此的心扉,神交已久。這便是靈魂的碰撞,認定了你就是他的唯一。
信很慢,有時一周才能一封信,可是沒關系,信里面的感情是真的,這便夠了。
木心先生曾經寫過這樣幾句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讓我們一起致敬那個信慢情真的年代。
此文章為風孜孜原創,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