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終身成長,這里是小蘇手記!
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類似情景,看到別人做得不對,出于善意及時提醒更正,得到的往往不是他人的感激,反而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在故意找茬,引起他人的反感,簡直是好心被當成驢肝肺。為什么我們的善意那么難以被接受呢?
其實這并不是他人把我們的好心當成驢肝肺,而是我們沒有把握好關鍵,每個人都有排異效應,當你在專心地做一件事時,突然有個人打斷你,說你錯了,哪怕他之后的理由再充分,你也不會接受,因為他的行為已經觸犯到你了,所以你關注的是如何去懲罰他的行為,這個時候你就被本能地以為對方的行為是充滿惡意的,所以你會開始戒備,試圖找到反擊點。最終結果基本上是誰都說服不了誰,因為彼此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當然,有些時候其實是我們死要面子,堅持自己錯誤的立場,最終不歡而散。
那么應該如何避免呢?
首先,作為提建議者,要認識到自己的立場。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指出他人的錯誤并幫助他人改正,但是接不接受主要在于他人,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以最溫和的態度去提出建議,擺正自己的心態。有時候之所以他人不愿意采納你的建議,其實是因為你語氣太過強硬,給人感覺是在“命令”自己,沒有人愿意被強制去做任何事情。所以,在提建議前不妨加一句,“我的看法可能也會存在不當的地方,你可以作為參考,不一定要全部采納”。這樣就會讓人覺得,你是在和他交流觀點,他接不接受都沒有關系,不會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從而降低他人的戒備心,更易于接受。
其次,比起告訴他人采納我們的建議可以帶來什么好處,不如告訴他們如果不采納建議,他可能會損失什么。假設一個場景,你走路的時候不小心丟了十塊錢,結果在路上又撿到十塊錢。這個時候你更多的是在意損失十塊錢的痛心,因為如果你沒有丟掉十塊錢,加上撿到的十塊錢,你現在就有二十塊錢了。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損失厭惡”,當人們發現一種行為會對自己造成損失的同時,也可能會有所獲益,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會選擇冒險,因為比起獲利,實實在在的損失更讓人在意。
因此,如果你要給他人提出建議,你應該側重于假如不按照自己的建議行事,他可能會損失什么。比如在推銷保險時,與其強調保險可能給他帶來得好處,不如舉一些實例告訴客戶哪些客戶因為沒有購買保險,導致在出事時因為沒有相應的保障導致損失大量資金。這樣往往客戶會代入相關實例中,為避免可能的損失而購買保險。
最后,提建議要注意場合,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好面子。許多人提建不重視場合,當著很多人的面直接指出他人的錯誤,哪怕他人出于權威被動接受,但是心里肯定不會服氣,這樣反而會起到反效果,讓人記恨你的行為。現在人手基本都有一部手機,如果你發現有些人的行為不當,不妨私下里發個消息給他,找他單獨私聊,既保證他的面子不受損失,又保證自己的建議可以被合理接受。
這也適用于婚姻家庭生活,不時看到一些夫妻在大街上大吵大鬧,其實這種行為真心不合理,當事人可能希望路人做個見證,證明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但是路人終歸是路人,他們更多時候是抱著看戲的心態去欣賞你們的表演,并不會去伸張正義,幫助任何一方。何況,不管對方的行為是否合理,受益和受傷害的人始終是你們夫妻倆,旁人可說是沒有任何權力去干涉,因此再大的矛盾,也要回家解決,床頭吵架床尾和嘛!
總之,要把握好一個關鍵點,要想說服他人,講道理是往往是沒用的,最重要的是和他分析利益得失!
以上就是今天小蘇和大家交流得全部內容,下次見!
題圖攝影:sasint
題圖授權基于:CCO協議
請把「小蘇手記」推薦給你的朋友
個人轉載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你并不孤獨
【日有所思】
一片和諧的前提是彼此沒有利益沖突,一旦一方利益受損,那么沖突就很容易發生。為什么不能和親近的人合伙開公司,就是因為一起創業的人只能算伙伴,而沒辦法做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不會有利益關系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