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可恥但有用?


“既然上帝不肯把勝利賜給我,我只好用撤退來躲避,并把這件事當成自己最后的人生目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德勒

看起來,這是一部討論新型婚戀關系的日劇,

討論主婦應該如何爭取自己的工作利益和家庭地位,

討論如何讓兩根平行線有交集,并在越過交集后緊密相依。

當我看完最后一集,卻深深折服于劇名的翻譯者,

清新甜美的女主遇上木訥刻板的男主,只為了探討一件事:

逃避可恥嗎?但,真的有用!

作為非常業余的影評人,我沒有辦法一一敘述篇中的情節,且由于不是資深的日劇粉,也沒辦法去扒開男女主演和創作團隊背后的故事。

可我敢說,每一個你我,或多或少,都曾做過那個逃避的男主。

那么, 逃避,是不是真的可恥?

我有一個遠親的孩子,聰明伶俐,甚至有點狡猾調皮。在我眼里,他的確不能列入資質平平的行列,雖然學習成績一直不太理想。

有一次,他媽媽跟我們說起他數學考試交了白卷。在場有一些同為父母的親戚表示震驚,或者敷衍的認為孩子只是頑皮。

我當時腦海里閃回了阿德勒的那句話:既然上帝不肯把勝利賜給我,我只好用撤退來躲避。

事實果然驗證:孩子對交白卷的解釋是,我一個字也沒有寫,老師就不會給我??了。

看啊,即便是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用躲避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實際上,這躲避的背后,不是因為膽怯,不是因為羞澀,不是因為內斂。

逃避,是源于自我評價過低。(劇中女主描述男主:自尊心弱的人)

因為自我評價過低,所以不愿相信會得到認可,收獲欣賞,贏得信任。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觸,是因為我曾作為旁觀者親眼目睹。

我有一個非常優秀的表哥,或者說在20歲之前,他一直都是成人眼中的好孩子。

然而,高考的失利卻讓他從此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我們在后來的10多年里再也沒有見過他,

甚至連他的父母都很少與他交流。他也再沒有參加工作,沒有交過朋友,甚至也沒有出門買過東西。

高考的失利到底有多少影響?我們當時把他所有的逃避歸咎于此,而后來等我自己經歷了高考,

我才明白他的心情:因為沒有摘得那個皇冠頂上的珠寶,所以我連其他的部分都一并舍去了。

舍去了,不再嘗試,你們也無法再窺探到我的無能和沮喪。

是不是和劇中的男主也有相似之處?只不過男主逃避的是可能來自異性的欣賞和愛慕。

于是,自己也不會愛上別人的!他(男主)是這么堅信的!

這么看來,逃避未必有多么可恥吧!

因為我們都感受到不安全、自卑所帶來的壓迫感,也感受過因為過分努力追求別人的肯定,而造成的不安。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能不承認他的做法是正確的,聰明的。在他自定義的人生意義和生存規則里,存在的只有他所認同的‘私人智慧’,如果在這樣的人生觀中,有任何想法或理念在客觀事實上唄別人否定時,他會不理別人的意見,并繼續執行他原來的計劃,沒有人可以改變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德勒

平匡(男主)不就是這樣對待實栗子(女主)的嗎?無論跨越千百次的嘗試,依然無法打破已經成型的“私人智慧”。

這私人智慧里,恰是包裹著“自我評價過低”。

難道,逃避真的有用嗎?

正如男主角在后來的獨白里說:“避開一個又一個麻煩,直到極限為止,一直逃避的話,走路和吃飯都會變得麻煩,連呼吸都變的麻煩,這樣不就漸漸接近死亡了嗎?”


也如后來劇中男女主角努力調整的關系系統一樣,自我評價系統也是需要不斷調整和清理的。

自我評價系統是個體對自我身心整體做出綜合評價的機制。

自我評價的內容包括:外在的自我樣貌,內在自我性格,以及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三部分。

有時候我們會片面堅信自我,表現地自夸自戀;有時候則是過分看重外在評價,尤其是負面,顯得過于悲觀自卑;有時候則能正視自我,辨別看待外界評價,給自我一個中正的評價。

實際上,正是在這樣的清理和切換的過程中,我們慢慢克服了自卑情結,也克服了由自卑而延伸出的優越情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