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可恥的女主設定很有意思,研究生背景,找不到工作,成為主婦。而副線,女主的姨媽,卻是個被工作耽誤的大齡單身職場精英。
還原當下日本就業現狀跟女性地位
現實非常殘酷,女主找了很多工作,最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因為勞動力過剩,被公司無情淘汰。說起來實在諷刺,一個研究生,卻還是被殘酷的競爭淘汰了,不得不說對讀了很多年的女主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這也從側面折射出當下日本職業用人的狀況,對于一個較真到女性是否要進入職場都做了專門調查的國家,女性地位實在不敢說高,經濟不獨立導致女性地位的從屬,電視劇還是很寫實的啊。
引出做家務需要被正名以及愛的榨取概念。
家務是否應該算入GDP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女權主義者認為家務其實就是在榨取女性的勞動,同樣在家付出勞動,卻得不到公正的對待,勞動的價值也得不到認可,對女性來說是一種榨取。所以劇中拿薪的主婦這個形象也算是當下主流價值的一個顛覆,不得在電視劇的后幾集出現了反轉,男主失去工作,要通過結婚來降低生活成本,這樣就不用支付給女主薪水,這樣就直接引出了一個愛的榨取的概念。女主不愧是學歷研究生的女紙,對自我價值以及分析都是高水平的,對這樣的要求自然要反擊啊,然后擺出了一大堆道理,毅然決然的拒絕了看似真愛實則為了降低生活成本的求婚。
社會化浪潮需要女性來推動
終于男主失業,然后女主開始走出家門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業。家里一半的家務靠男主來解決,家務質量直線下降,女主則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做家務在有薪水的情況下,會失去做到完美的動力,失去利益驅使,做家務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感覺這里編劇就要爬出屏幕大聲呼嚎:他媽的你們這些人還在認為家務很容易嗎,妻子在家做家務也他媽不是義務啊!還他媽不感恩?!
也對啊,妻子在家的付出很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角色互換才能引發更多的思考跟反思,當下男權社會將家務視為女性的專屬,然而社會化浪潮中,女性更多的進去就業市場,女性在推動社會進步以及維護家庭和睦方面哪一點不可以跟男人比肩,然而現實中,很多女性因為生育以及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被孩子束縛,從而導致職業發展受限。
姨媽的經歷說明了當下職場對女性的殘酷。硬配給她一個鮮肉才是編劇對殘酷現實的美化。當然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真的碰到個鮮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