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你可能聽過:你當我是嚇大的呀?
言下之意:他是不怕嚇。
但是這句話的流行說明了:大多數人就是嚇大的!
什么是恐懼?
百度百科說:
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
做事怕做錯,發言怕嘲笑,戀愛怕拒絕;
努力怕非議,創業怕失敗,生活怕平庸。
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這個有危險,那個會要命!
你是否聽到過這樣的話語
(或許你忘了,更可怕的是已經進入了你的靈魂深處一直控制你的想法)
聽話,否則媽媽不要你了。
別到處走,小心被人販子抓走。
你做作業了嗎?如果不做作業,老師會打你的。
如果你不考高分,你就找不到安穩、福利好的工作
如果你不來聽講座,待會要點你名,還要被導員罵。
你不能那樣做,否則。。。。。
你應該那樣做,否則。。。。。
。。。。。。。。。
為什么從小被嚇?
因為運用恐懼容易讓人服從。
小孩時期就被各種恐懼纏繞,
什么狼外婆要來把你吃掉
什么警察叔叔要來抓你,
什么護士姐姐要給你打針。
為的就是讓小孩聽話,用的就是反話(好聽的說法而以,就是恐嚇)。
一輩接著一輩,屢試不爽。
當一個小孩一直處于這樣的環境種長大,是什么樣的情況?
他或許害怕站起來發言(怕嘲笑)
他或許不敢主動表白(怕失?。?/p>
他或許不敢勇于承擔責任(于是他學會了逃避責任)
他或許不敢面對結果(從此他學會了說謊)
他或許變得懦弱,但他對比他更弱小的人會變得暴力(同時他也學會了恐嚇)
然后這種恐懼的思維,深深的耕織在你的大腦。
這是相當的可怕!
于是,有個“權威人士”一嚇你,你就乖乖按照他希望的方法做了。
于是,你不敢去嘗試未知的事物。
那是什么鬼,是傳銷嗎?是人販子嗎???!
你害怕失敗,你害怕做錯,你害怕失去,你害怕……
痛苦的根源,來源于根植在你內心深處的恐懼。
還記得有個故事叫:初生牛犢不怕虎。
出自《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p>
還記得有個故事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不是嚇大的。
他是知道這個困難,而且知道能打敗老虎才敢上山。這是睿智,不是魯莽。
人生最可怕的是:不是迎難而上和知難而退。
而是你竟然不知道困不困難,就直接害怕了!
這是相當的可怕!
我們常說:你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你何曾思考過為什么?
恐懼,是最大的敵人。
它會讓你怕犯錯,學會說謊,讓你逃避責任,讓你甘當懦夫,讓你從此碌碌無為,讓你自欺欺人,讓你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力量!
如何減弱恐懼對自己的影響?
你或許要面對恐懼。就是直面它而不是逃避它。
如:我害怕被人嘲笑,那就對自己說:讓他們瘋狂來嘲笑我吧!
總有一天我會對嘲笑麻木。(事實上,沒人有這么多精力嘲笑你)
以前記得生物老師說如何才能克服暈車。
老師說:沒辦法,多暈幾次就習慣了。
如果你害怕被拒絕,那么只能被瘋狂拒絕就好了。
我有個同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他是做銷售的,他說以前怕被別人嘲笑,他以前經常被人嘲笑的。
現在呢,嘲笑的人累了,沒人愿意嘲笑挖苦了,他也聽累了,也聽習慣了,從此也成長了,1年多以前看到他還挺內向的,現在的他也變成活潑開朗的人了,業績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本來世界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恐懼也是這樣的,本來呢,剛開始并沒有,慢慢的形成,直到你感覺:這是我天生的!
讓后你就學會了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是這樣,我討厭這樣做,討厭那樣做。
(很少有人會說:我害怕做某事,都是用討厭或者不喜歡代替)
找回你真正的路吧!
那是多少年前,你學會了走路,你摔跤了無數次,每次摔跤都伴著疼痛被強制拽起來繼續走路。
終于有一天你學會了自己站起來走路!
做回你真正的自己吧!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什么鬼?那個無憂無慮的小男孩嗎?)
克服恐懼目的是: 為了不讓它來影響你的思考,從而影響你的決定,進而影響你的人生軌跡。
而不是說,讓你天不怕地不怕(這才是相當的可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