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孤獨不是無人陪伴,而是無人能懂
01
今天看到一句話:
你說我旅行不務正業(yè),我說你坐班虛度年華。
都對,世界觀不同,所以我不理你,也不怪你。
發(fā)覺三觀不同的人真的做不到感情天長地久。
我每天去游泳館游泳、健身房鍛煉,你說我是“裝逼”。
我看完一本書覺得很好,與你分享,你說我是“偽文藝”。
我喜歡每月攢錢、出去看外面的世界,你說我是“瘋癲”。
和三觀不一致的人談話真的是耗盡半生寬容心、難解心中郁悶情。
朋友A是非常熱情、喜歡安利的人。
但最近卻見她消停了,忍不住詢問她原因。
原來她的“安利”被別人看成是“炫”。
她喜歡看美劇,平時經常向舍友推薦《紙牌屋》、《冰與火之歌》。
而舍友W說:你們看美劇的是白富美,而我們窮屌絲只看韓劇。
她喜歡吃,時常和男友外出網絡當?shù)孛朗场?/p>
每每吃完變向舍友推薦:
哪家餐廳的紅燒肉肥而不膩。那家餐館的九轉大腸最地道。
W又說:你真壕,我們這些無男友無票子的只能吃學校餐廳啦。
朋友A說:即使我臉皮再厚,我也做不到繼續(xù)“安利”啦。
人生在世,誰還遇到幾個故意“潑冷水”的朋友。
或許他們不是故意潑冷水,只是價值觀、追求的東西不同罷了。
三觀不同,真的做不到感同身受。
沒必要解釋、沒必要迎合,做自己就好。
02
我們時常說:我們關系很好,我與她很能“聊得來”。
聊得來在于我們有共同話題,聊得來是一個表面現(xiàn)象。
而究其“聊得來”的緣故在于我們三觀契合。
我說這片海蔚藍、真漂亮,你說這里死過人。
三觀不一致的人總能把天聊死,怎么“聊得來”。
三毛說:只要是三毛想做的事情,別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只有荷西覺得理所當然。
三毛心喜“花開成海”的撒哈拉,荷西便放棄了大海與潛水,與三毛定居在阿尤恩小鎮(zhèn)。
因為戰(zhàn)爭三毛不得不告別荷西離開沙漠,經過十天的煎熬等待,這個少年不僅來了,并將抹布、化石、駱駝頭骨一并帶來了。
有了荷西的三毛才是一個完整又浪漫的三毛。
以致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痛不欲生。
“埋下去的,是你,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愛人已去,流浪便無任何意義,因為無人能懂我的悲喜。
我們經常說:懂你的人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解釋了也沒用。
真正三觀契合的人不必也無需解釋。
她在那里就能看懂你的悲歡喜樂,理解你的欲言又止。
03
三觀契合并不是要求我們看待所有問題的立場、觀點一致。
而是在于包容,欣賞對方的與眾不同。
我懂你的陽春白雪,你理解我的下里巴人。
我是一個話不多偏內向的人,而我身邊多為:
說好聽點是活的灑脫不羈、快意恩仇的人,難聽點就是不著調的。
看似我們三觀不同,卻能交往成好朋友。
木子就是我身邊最不著調的人了。
我喜歡凡事提前準備、做到了然于胸,她卻說全靠臨場發(fā)揮。
我喜歡早睡早起、杜絕熬夜,她卻說不刷夜的青春真無聊。
我喜歡在學校讀書寫文,她卻總想出門浪跡天涯。
我們如此不同卻相處的異常和諧。
用她的話說:因為我傻,她喜歡和笨蛋玩。
用我的話說:我不喜歡熬夜,卻也會和她放肆刷夜。
我喜歡清閑的日子,卻也欣賞她四海為家的人生。
我說我開始寫作做公眾號,她比誰都開心。
真正的三觀契合不是你們做著同一件事情,而是即便相差甚遠也會欣賞對方的事情。
知乎上有一問題:去過100多個國家是種怎樣的體驗?
一個回答令大家紛紛點贊: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在這世間紛擾,一言不合就撕逼的年代,理解他人的生活方式、包容他人的思想觀念是多么重要。
04
生而為人,只有短短幾十載。
不必把過多的人請進你的生命中,
生活無需陪襯,三觀不合的人,越在意越孤獨。
愿你的快樂有人分享,你的難過有人分擔。
愿你早點遇上三觀契合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