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內容
新概念2第一課 A Private Conversation
知識點
①元音連讀
如果前一個單詞以元音結尾,后一個單詞也以元音結尾,可以通過添加/w/ /j/ /r/這三個半元音來實現連讀。比如:
1-I know it's true.? → 加/w/
2-the actors?→ 加/j/
3-an area of 12 square meters.?→ 加/r/
一直知道有這么個概念,但平常較多關注“輔元連讀”,沒有對此加以練習,還以為這種連讀很少見,導致自己聽原音時并沒有聽出來元音連讀。
原文中有以下幾處元音連讀:1-theater? 2-enjoy it? 3-the actors? 4-pay any attention? 5-in the end?
②seat vs. sead
這兩個詞在詞典中都是發長元音/i:/,但因為分別以清輔音和濁輔音結尾,導致同一個元音,在seat中比sead中要短。
這說明元音的長短并不是固定的,而要受到相鄰音節的影響。
這種情況中文中也有,叫作語流音變。人們在說話時,不是孤立地發出一個個音節(字),而是把音節組成一連串自然的“語流”。輕聲就是普通話里常見的音變。
我記得當時學日語,其中也有音變的現象,但日語語音里對此有較為明確的規定,所以相對比較好掌握。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國際音標使用長短元音的術語其實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i:/ 和 /i/的區別僅僅在于音節的長短。因此,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一書中使用了Tense Vowels 和 Lax Vowels的術語。
③詞組重音
重音一直是我個人比較頭疼的地方,尤其是詞組和句子的重音。
根據史妍分享的重音筆記,復合名詞、專有名詞的重音一般在前,“形容詞+名詞”重音一般在后,“動詞+介詞”重音在后,但如果變成相應的名詞短語,重音就落到前面了。
今天的內容里出現的短語turn round,我總是不自覺地把重音落在動詞turn上面,good seat我也愛重讀good。
此外,代詞、介詞、連詞、助動詞、冠詞和不定代詞都是非重要的信息,所以通常弱讀。其余幾個都還好,但我有時候會忍不住重讀代詞,所以這也是我的薄弱點之一。
④停頓以制造懸念
除了意群停頓,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停頓來制造懸念,比如:
1-They were talking / loudly.
2-I looked at the man and the woman / angrily.
我的其他語音問題
①enjoy it 誤讀成 enjoying it?→ 經過練習已去掉了多余得nit這個音,但聽起來還是像enjoying。
②none of 未連讀 →?經過練習已改正。
③looked at the man and the woman 讀得不是特別清楚→ 還需要練習。
④語調
英語中的四種常見語調:升調、降調、平調和降升調。但我習慣參照說中文的感覺,一般只有前三個,降升調很少。加上重音錯位,和原音對比起來,總感覺不倫不類。
反思
①教學中反饋的重要性
晨讀開始前我聽了很多遍原音并加以模仿,但除了覺得語調難學之外,并沒有感覺到自己讀的和原因有什么區別。但一旦通過別人的反饋知道具體的某條規則的存在,就突然領悟到了其中的差距,不僅能聽出來,還能試著模仿。
由此想到,平時一味地讓學生去聽去模仿單詞的讀音,不要說學生沒有這個毅力,就算有,可能也會因為沒有得到反饋而不知道自己模仿的不足,更糟的是,可能有學生會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雖然教學時間有限,但以后還是試著給學生一些反饋為好,尤其是那些對英語懷有熱情的小可愛。
②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因為人多時間也有限,能當眾朗讀的機會非常少,100人參加,只有不到10個人得到了當場反饋的機會。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因為沒有找到舉手的按鈕而錯過了搶麥的機會,想來實在遺憾。
但這事兒確實又只能怨自己,沒有提前熟悉軟件的操作。雖然舉了手也不一定能抽到,但像我這樣是肯定抽不到了。
同時偶然發現,如果在提交作業的時候附上自己的疑問,能更快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反饋。
③學,然后知不足。
昨天在《小學問》里正好讀到達克效應,說一個人能力越差時,對自己的高估情況就會越嚴重。主要問題并不是自大,而是缺乏理解力。因為不知道客觀標準,所以靠主觀感覺來評判自己的能力。
就好像我因為語音知識有限,就靠自己說話的感覺來判斷讀得好不好。得,一學一對比,就很容易發現自己哪里有問題。
而且學習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情,越學越覺得自己不會的太多,有時甚至覺得自己真是一無是處。每次學英語的時候碰到別人說你是老師,基礎比我們好,就覺得慚愧之極,好像只有更努力一點,才不愧對別人的這一句贊美。
④ 學習確實要舍得吃苦
晨讀是6:30開始,因為前一晚預習時間不多,今天提前了一個小時起床,但等收拾好已經快5:50了,于是實際練習的時間只有40分鐘。
本來以為只是模仿跟讀時間應該夠了,但實際上只做了兩次錄音和原音的逐句對比就差不多到點了。但我在其他學員分享的練習方法里看到,第一個模仿跟讀的次數要求為50次。
如果我只讀了2次就是半個小時,那50次得花多少時間?一想到真的有人這么努力在連發音,就覺得自己還差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