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武嶺門,沒走多遠就到了蔣氏宗祠。牌樓高聳,朱紅的正門緊閉,門額上有四個漆金大字:忠孝傳家。蔣介石親筆題寫。
中華民族向來重視宗族的發(fā)展延續(xù),祭祀祖先、供奉祖先是家族最為重要的事情。宗祠里供奉著祖先的靈位,是祭祀的專門場所,也是商議宗族大事、舉辦宗族活動的地方。清代乾隆年間《光澤縣志》卷四《輿地志·風(fēng)俗》有這樣的記錄:“凡聚族而居者,城鄉(xiāng)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賢,頗有追遠睦族遺意”。宗祠可以說是宗族的象征,宗族不論大小、貧富,都極其重視宗祠的建筑,這使宗祠往往成為一姓一族、一村一城中最耀眼的莊嚴漂亮建筑。
溪口蔣氏的舊宗祠據(jù)說清康熙五十五年曾經(jīng)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修繕,從那以后,數(shù)百年間,再不見大修繕的記錄。年深月久,宗祠日漸破敗。1930年,蔣介石擴建自家祖居,同時撥專款在原址上翻修、擴建了蔣氏宗祠。新宗祠的規(guī)模自然氣派非凡,面積上甚至超過了蔣家的豐鎬房,宗祠附帶了多間廂房,可供十余戶族人居住。據(jù)說,宗祠落成之日,蔣氏一族人著實熱鬧了幾天,祭祖先、修族譜、族人聚宴、請戲班子演戲文,蔣介石當(dāng)然是這場熱鬧的主角,從宗族的視角看過來,豐鎬房蔣氏譜名周泰的這位族人開創(chuàng)的業(yè)績確實光宗耀祖了。族長請他為宗祠牌樓提寫匾額正是自然而然之事。據(jù)傳族長相請時,蔣介石正讀《三國演義》關(guān)云長過五關(guān)一段,因此蔣介石題寫了“忠孝傳家”的匾額,有族訓(xùn)之意。
“忠孝傳家”是條好族訓(xùn),言簡意概,意味深長。我懷疑蔣介石受關(guān)羽事觸動而題字是故事附會,就是沒有什么故事,蔣介石也會寫出“忠孝傳家”的族訓(xùn)。
蔣家第三代子孫,名字中皆帶“孝”字,即使是多年隨母姓姓章的那一對孿生兄弟,也是以“孝”字按族譜排輩取名。孝嚴、孝慈的名字是他們的祖父蔣介石所起,長輩對晚輩寄寓的希望一目了然。
從孝嚴、孝慈兩兄弟角度看,歸宗之路走得可以說太漫長了,蔣孝嚴先生寫過《蔣家門外的孩子》,“不會有人相信直到經(jīng)國先生逝世前,從未以父子關(guān)系和我們私下見過一次面,談過一次話,更未給過我們只字片語”,“父親經(jīng)國先生的影子一直在我腦中、在我眼前、在我身旁。多處我提到他,他是給我生命的父親,也是有血有肉和七情六欲的人,我不會因為他不是神,而減弱了我對他的愛和崇拜。許許多多的事情,就只因為他是我的父親,我才奮力而為。在我內(nèi)心最最深處,我知道,也因為他是我的父親,我才會寫這本書。爸爸,我愛您!”父不認子,原因種種,但蔣孝嚴先生執(zhí)著認祖歸宗,子卻當(dāng)?shù)蒙鲜切佬⒋鹊男⒆印尚值埽瑹o愧于祖父手書的這一行族訓(xùn)。
今天下雨,宗祠里面幾乎無人,四處走了走,邊走邊看墻上掛的圖片資料。宗祠供奉了蔣氏宗祖的牌位若干,舊時講究祭祀,這里必然香火不斷。祭祀這事如今不大講究了,但蔣孝嚴先生是來過的,不知道年節(jié)時,附近的蔣家后人還能不能來這里祭祀了,溪口人應(yīng)當(dāng)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