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曦
她的一生,杰奎琳的一生,比煙花燦爛,也比煙花寂寞。
這是一部關于天才大提琴手杰奎琳·杜普蕾的傳記,又不僅僅是她的傳記,這是一部為思考人性、成就和親情糾葛做出的嘗試,而結果是無解。
這是一部用生命在譜寫的大提琴曲,她用一生在追逐,卻忘記了自己要追逐什么。
這部電影拍攝于1998年,是紀錄片導演安南德·圖克爾第一部劇情長片,改編自1997年由杰奎琳·杜普蕾的姐姐希拉里與弟弟皮爾斯合著的傳記《狂戀大提琴》,講述了英國史上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的一生。這部電影融合了紀錄片的真實感、配樂攝影的精致感、色彩搭配的藝術感,加上娓娓道來的節奏,整個觀影過程非常享受,享受美妙的音樂、享受鄉村的生活、享受異國的風情。
杰奎琳與一般的天才音樂家不同,論天賦,她是不及她姐姐希拉里的——一個天賦出眾的長笛手。在姐姐的光環之下,杰奎琳感受不到她想要的關注,所以她發奮努力,拼命練習,最終爆發出驚人的潛力。而隨著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姐姐希拉里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低,最終,姐姐選擇淡出音樂界,幸運的是,她遇到了那個賞識她,帶給她生活激情的男人,兩人結婚生子,幸福地在鄉野生活。
而杰奎琳呢,她一生都在追逐姐姐的腳步,她始終羨慕著姐姐希拉里的一切,在她心里,只要超越了希拉里,她就能得到幸福。
于是,她獲得了遠遠超越希拉里的音樂成就、轟轟烈烈地與音樂才子丹尼爾結婚并一起演奏、甚至霸道地介入希拉里的婚姻生活。
可是,她還是不幸福。
她肆意消耗著希拉里對她的愛,任性地搶奪著屬于希拉里的幸福甚至占有她的丈夫。最終,當她患病,再也站不起來時,那些風光時圍繞身邊的掌聲消失了、那說好不離不棄的丈夫背叛了。那么愛她的希拉里終于也被推離她的生活,她還是一個人,寂寞著。
天才都會有不容于世的寂寞,瘋狂的天才尤其如此。
杰奎琳就是一個瘋狂的音樂天才,一個性格乖戾霸道,至死都像小孩般任性的天才大提琴手。
這部電影將高高在上的天才大提琴手打落人間,將她黑暗的性格面完整無遺地表達出來,卻是以一種不認同卻心疼的方式演繹出來。杰奎琳的性格無疑是自私而乖戾的,但她在巡回演奏時對家的思念、對姐姐的依賴,像離不開母親懷抱的小孩一樣,讓人忍不住一聲嘆息。
杰奎琳是寂寞的,甚至比一般的天才還要寂寞,她一生都在瘋狂地追求,最初追求名利、之后追求愛情、最后追求快平凡??墒菫槭裁催€是覺得寂寞呢?那是因為,終其一生,杰奎琳都不知道,她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也是終其一生都沒明白一個道理:做一個平凡人并不比做一個不平凡的人容易。
太放縱的感情,太恣意的情緒,造就了她孤獨的一生。
我們心疼那個一生寂寞的女人,卻又覺得她咎由自取。越是希望整個世界圍繞自己而轉,越是發現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最終越容易被世界拋棄。
這部影片太美,從開始一望無垠的沙漠、到杰奎琳充滿激情的演奏特寫,每一幀畫面都美得驚心動魄。這種美建立在對色彩的把握,對鏡頭切換的掌控,對空間美學的運用。作為紀錄片導演,安南德圖克爾對鏡頭掌技巧純熟,僅靠鏡頭的切換和空間的布景就可以表達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在影片的轉折點,杰奎琳在舞臺上犯病,琴弦掉落的那一幕。導演沒有煽情的渲染,只是一個放慢的鏡頭,拉長的空間,驟停的音樂。
一秒,即是永恒。
影片被分為希拉里和杰奎琳視角、希拉里視角和杰奎琳視角,這種分鏡解讀使得影片更具真實感,也更表達出導演的想法:在世人眼中,杰奎琳是自私而任性的,她性格乖戾、言行怪異、以自我為中心,但在杰奎琳眼中,她不過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缺乏愛和溫暖,以及,缺乏對幸福的認知。
就像杰奎琳說的,她只是喜歡拉大提琴,然后某一天,她突然就被世人所知,然后未來兩年都被排滿了演奏會,然后生活就開始向著脫軌的方向發展。
杰奎琳不知道幸福什么,這也許是她最悲哀的地方,是萬眾矚目的地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還是平凡人的粗茶淡飯?也許只有在彌留之際,杰奎琳才明白,幸??梢宰非?,但不可以太執著;幸福就像流沙,握越緊,流失越快。
這部影片在紀實的基礎上有很多創新,之后的很多電影中都可以看出類似的場景借鑒,比如在《星際啟示錄》中,最開始的ghost其實是最后的男主角的橋段類似于《她比煙花寂寞》中最開始的影子其實是長大后杰奎琳。再比如韓國情色電影《霜花店》中,皇帝為了江山忍痛讓愛人與王后上床(沒錯,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基情”的電影),這橋段也與希拉里為了姐妹之情讓丈夫與妹妹上床有異曲同工之妙。
影片的最后,杰奎琳和希拉里回到了最初,她們去到一個黃金國,琴博臘索山、科托帕科西山、她們牽著手,跨過奧利諾客河,越過火熱的卡拉哈利沙漠,橫過南非的蠻荒草原,經過狂野……回到家園,遇到最好的自己。她告訴自己:
別擔心,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
完全沒事,不用愁,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一切,終將逝去。
— 正文結束,感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