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活著》讀后感
? ?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的。——余華《活著》
? ? ?《活著》是作家余華寫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它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文本,作家余華并沒有用一種很絢麗的手法去描寫這本著作,而是通過他一向擅長的冰冷的描述手法,以他人的講述而開啟了這段故事,這段屬于福貴,屬于那個時代的人的故事寫照,毫無疑問它是一本沉重的小說,但余華的本意也許不是帶給讀者沉重,在我看來他也許只是希望讀者去思考何為生命,所謂的活著究竟應該是什么……
? ?《活著》這本講述了福貴悲慘一生亦或者說是他與命運的如影隨形,當初高三時的偶然,愛上了這本書,也愛上了他的作者——余華。自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的迷上了他的書,《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一系列那個時代余華的大力著作……
? ? ? ? 一直記得余華在《活著》這本書的自序中有怎么一句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的。
? ? 縱觀福貴的一生,從一個原本應該有著完美命運的富二代逐漸走向了毀滅,或者不能說是毀滅而是走向了苦難的人生,這究其原因有福貴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我想是當時的社會,以及當時的戰亂,導致了福貴越來越悲慘的人生,這樣的命運對在吃人社會下,對福貴也許是必然的,也是最悲慘的,與命運的如影隨形,使福貴只能活著,活著去忍受生命所賦予我們的責任……于我們來看,福貴的一生無疑是不幸的。然而對于活著的福貴而言,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了,他埋葬了所有親人,埋葬了所有他愛的人,他再也不用擔心他們了,他會與“福貴”一起守護著這些他愛的人,直到“福貴”和他都死去,在下一個世界里團聚。
? ?生活其實都是這樣的,會有總總的不公,會有一些你預料不及的事情,會有讓人措不及防的意外,然而活著就要去忍受,活著就要去學會承擔,活著就要去學會享受……無論好的壞的,我們總得活著,總得有希望,總得去忍受,總得去笑著,生活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活著就已經在磨練的過程了!
? ? 有人說死了比活著容易,可死也同樣是不易的,死需要勇氣,死同樣不易,盡管這是一個科學的世界,可是我們同樣無法預測死后的我們是否就真的會得到解脫,也許只是另一個輪回的開始,所以不要想著死亡,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對父母,對關愛你的人的不負責任,我們能做得只有去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帶著希望的去活著,帶著美好愿望的活著,帶著微笑去活著……
? ? ? ?我想作家余華想告訴我們的也許是活著是生命的一種狀態,我們無法去消除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磨難,但是我們應該要用活著只為活著的存在意識而去積極地,勇敢地面對生活,畢竟福貴的生活終究是過去的時代,現在的我們面對的是更加美好的時代,所以我們需要去強大自己,以活著的狀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
? ?19歲的我看到《活著》的結局是,福貴和他所有愛的家人埋葬在一起,在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地方上演著大團圓!
? ?20歲的我看到的結局是,最后“福貴”被福貴埋葬了,然后福貴靜靜地等待著生命的流逝……
? ?我希望21歲的我仍能夠那么充滿希望的去看待這本書……
? ? ?《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