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到來,同事們都開始瘋狂地收藏,加入購物車,等著十號晚上12點一過,就開始買買買。
往常我對雙十一雙十二都沒什么感冒,一是自己需要的東西貌似本來就不多,二是等到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要去買什么,于是不會關注這些純屬創(chuàng)造的“節(jié)日”。
然而今年我也加入了狂購大軍,雖然沒有買多少,但確實是在腦海里把自己需要的東西全部搜羅一遍,有要買的就趕緊下手,否則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兒了。仔細地看,發(fā)現部分商品的確是比平常便宜了許多。
我只是在想(請原諒我的腦子無時無刻不在“想”),我只是想,在如此狂歡購物節(jié)日的驅使下,最后我們所購買的有多少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其實是被商家所灌注的欲望。
原來我是學廣告的,剛上大一是心潮澎湃,覺得廣告是一個創(chuàng)意的行業(yè),可以引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意神經末梢還能夠引領潮流,走在時代的前列,具有前瞻性地看到人們的所有需求,并先下手為強。可是最后我發(fā)現廣告不過就是一種浮夸,這只是好聽點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廣告就是“騙人”的。不要覺得這種說法過分,本質上不過如此而已。無非就是把好的東西說得更好,甚至可以把不好的東西說成好的。靠的就是你的技術,你的戰(zhàn)略,你的聰明才智你的巧言巧語。
后來我終究沒有從事廣告行業(yè)。不過是還想做一個誠實的人。
原本,有很多的東西,就不是我們的必需品。原本,有很多的東西也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好。
可是身在這個洪流世界里,有多少事情是我們能夠真正做得了主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我們如何才能成長為真正的自己?
呃,臨時有事,未完待續(xù)……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