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投資領域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伯克希爾公司自成立以來每年保持20%左右的成長率,到目前為止股價翻了有2萬多倍。
難的不是成長,難的是保持一定的成長率長時間一直成長。巴菲特可以做到這一點,他身上自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些天我把他近些年的股東信認真研讀了幾遍,覺得以下幾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都學習和思考的。
一、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巴菲特的一個投資哲學就是只投資那些自己看得懂的行業和公司,看得懂其實就是力所能及。
自己的認知到哪一步,就去投資哪一類公司,自己的能力到哪一步,就去做哪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巴菲特用自己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向我們證明了只投資那些自己看得懂的行業和公司是可以取得驚人的成就的。同樣的,我們只做那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樣可以取得驚人的成就。
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是叫我們安于現狀,恰恰相反,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是讓我們腳踏實地地慢慢進步。
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有效地控制風險,同時由于所做的事都是自己認知和能力范圍內的事,所以成功的概率也更高,風險控制了,成功的概率又更高,長期來看,取得成就不就是必然的一件事嗎?
所以不論是資本投資還是個人的能力投資,客觀地接受現階段自己的認知和能力水平,不好高騖遠,做自己認知和能力范圍內的事,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習和踐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然后在更高的認知和能力下再去做更高層面的事,把風險和勝率把握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一步一個腳印往前邁進,長期之下,成功的概率必然相當高。
二、用長期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巴菲特在投資一家公司的股票時經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否會持有這些股票達10年以上的時間?
這就是長期的眼光!在資本市場上,短期的漲跌是很難預測的,你永遠無法準確預測明天的股市是漲還是跌。但長期來看就不一樣,只要我們堅信未來經濟會更好,那么股市就是會漲。
對于個人能力的投資也是如此。以學英語舉例,花時間在學英語上,短期來看是很難看到成效和收獲的,所以短期就會呈現一種英語很難學或者英語沒有用的表象,讓人短期就很容易放棄。但是長期來看,花時間學英語必然就會有進步和收獲,如果帶有長期的眼光來看待英語學習,那么就會很平淡地接受短期的笨拙和枯燥,也就更容易堅持下去,取得長期的回報和收獲。
不論是資本投資還是能力投資,都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短期的風險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下一稀釋,其實就不是風險。把時間放得更長一些,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會非常確定,也就會少了很多躊躇和猶豫,可以更堅定的行動與前行。
三、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巴菲特在2013年的股東信中說到:只要美國企業在發展,股票市場就會發展,前提是你一直在其之中,一直待在游戲里,而不是自作聰明地跳進跳出去規避風險,90%的成功歸功于從不缺席。
從不缺席換個說法就是活下去。
大家都知道股票市場里經常會出現輪動,就是不同的板塊輪流上漲,很多人經常是看到一個板塊漲了之后然后追進去,結果這個板塊已經漲完了,輪到自己以前所在的板塊漲了,結果由于自己追漲換了板塊,又錯過了自己以前所在的板塊的上漲。所以在股市的上漲期,最好的做法就是守住一個板塊不要動,安靜地等待板塊輪動,千萬不要被上漲前的洗盤所洗出去,只要永遠呆在里面,上漲就不會錯過。
很多人當初看到股市上漲后倉皇入市,結果時機不對一下子就被套,幾個月后實在撐不住痛苦割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再不關注股市。這其實就是最笨的做法,因為只要出局,那么就永遠再無翻身的機會了。最佳的做法應該是吸取經驗,沉著冷靜,等待下一次的機會,一旦發現,果斷出手,只要人不出局,機會遲早還會出現。
一個行業,只要其大趨勢是向好的,那么想要在這個行業里取得成功,最好的做法就是一直呆在里面活下去,只要不出局,永遠就會有機會,千萬不要被一兩次挫折嚇跑,如果被嚇跑了,那么挫折就永遠是挫折,只要繼續堅守下去,這挫折才會轉化成經驗幫助自己成功。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其實不光是一種投資上的策略,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藝術。
不論是只投資自己看得懂的行業,還是追求長期收益,或者說是永遠不出局,本質上都是為了降低風險、提高勝率。
而降低風險提高勝率不單單是投資領域才用的到的準則,不管是做人做事,這種準則其實都擁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成功一時其實并不難,難的是成功一世。
就拿最近的比特幣來說,賺個百分之幾十其實并不難,難的是在這種短期大漲大跌下依然可以在堅定看好比特幣下長期持有。
短期的成功看運氣,長期的成功看概率,我們無法預測運氣,但是卻可以計算概率,所以與其在那賭運氣,不如好好計算一下概率,然后找準一個成功概率高的事,一直堅守下去,一直做成功概率高的事,長期來看不成功的概率那得有多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