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內容】:記錄部分
【閱讀時間】:一小時左右
【讀書筆記】:
記錄
看+觀察
【記什么】:如果記錄整個事情發生的過程:發生了什么?是如何發生的?當時的情緒?思考過程?外部環境條件等?
【思考過程更進一步的解釋】:
1 這個事情當初的目標是什么?
2 在這個目標下,考慮的因素有哪些?現在看,這些因素合理嗎?有遺漏么?
3 當時為什么會這么考慮?各種因素中,哪個發生變化,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4 最后的結果和預期有什么差別?為什么會不一樣?
【個人感受】:在做事之前,可以運用高速型思考方式,運用黃金思維圈和假設工具做出判斷做出判斷和決策,當然也要動筆記錄下來。事后記錄和反思。
【原因】:認知失調,當認知與行為不一致的時候,更傾向于對結果有利的結果去解讀,面臨扭曲事實的風險。
【如實記錄的價值】:一本豐富的案例集;背后的長期規律;發現自己的思維缺陷
【金句】:如果看不到事情背后的長期規律,那么我們就只能對發生的事情本身做出反應,而無法顧及更長遠的利益。遺憾的是,我們常常生活再這種矛盾中。如果你留心記錄和總結,就會發現自己許多言行不一致,再思考背后的原因,就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思維缺陷了。
定期回顧
【三個層次】:
一:周/月回顧——審視解決問題的假設和想法
【思考模板】:
1本周/本月的目標與期望有哪些?
2實際情況如何,比預期好還是壞?
3為什么?
~當時的的假設是什么?
~如果重做,將會有何執行?假設有什么變化?
~“跨領域經驗”的類比于借鑒: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可能與其他領域的哪些問題相類似,他們用了什么假設?假設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對我認識問題的方式有什么借鑒?
4總結經驗
~有效的假設是在什么條件下適用的?
~哪些假設這次驗證是錯誤的?哪些行為未來是一定要避免的?
~哪些假設是這次想到或者借鑒的,嘗試著要運用的?
二:年度回顧——審視基本思維方式和靈感激發
以年為時間跨度進行反思
【個人感想】:現在還沒有到年度做反思日記的地步,先把日,周和月做做好。
三:5年以上的回顧——探尋基本規律如何影響生活
【個人感想】這一塊話題更為寬泛,暫時不能做到理解。
【個人感受】;個人認為反思和記錄有重疊的部分。梳理一遍下來,做事情前,可以多問自己幾個問題,運用黃金思維圈和假設工具做出判斷和采取行動。事后記錄和反思,記錄的是事情原本的樣子,包括當時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外部因素等,思考過程,背后的假設是什么?總結,就是假設-行為驗證-反思(好的假設是什么。如何調整假設,使之更符合真實世界的樣子)。所以說反思是一種持續探索真實世界的工具么?
【遇到的困難]:理論略微抽象,不確定自己到底理解了作者的意思沒?
【明天計劃】:第二章心態層面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