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他們飽含熱情來到城市生活,他們背井離鄉、舍妻棄兒,只為能在城里有一塊安息之地,他們在艱難地往上爬。
——題記
01
同事A來門市工作快20天了,昨天提出要休息兩天回家看看孩子,她來到市區快2個月了,沒有見過孩子,實在是太想孩子了,她決定回家看看她尚幼的一雙兒女。
同事A跟我同歲,不過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老大是個女兒,7歲了。老二是個兒子,4周半了。兩個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在家上幼兒園,每個孩子上學的費用每月只是150元。如果他們把孩子帶到市區生活,一個月兩個孩子的費用之前2000元,小A的工資需要全部支付給孩子,而她的老公要擔負更多的費用。
來市區前,小A在老家的姐姐家幫忙,每月的工資不少,還方便看著兩個孩子。但是她的老公去年在北京修電動車的生意不好做了,兩口子考察了好多地方,最后將他們的事業發展點定在市區,一是感覺有發展空間,二是離父母和孩子相對來說比較近。
小A的老公在市區租了一間門市開始了修電動車,她來到了我們門市工作,兩口子吃住在她老公的門市上,沒有洗手間,沒有洗衣服的地方,生活很是艱難。他們的老家是5間寬敞的房屋,還有一個大院子,舒適的居住環境閑置起來,他們搬到一間40平的小破門市中。
有時我也很是想不通,難道下縣就沒有發展機會沒有合適的工作嗎?為什么很多人都要放棄家鄉舒適的環境來到市區過著煎熬的生活?難道只為了沖出家鄉,給兒女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可是父母的陪伴才是給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
02
同事B,90后,她依舊是一雙兒女的母親,大女兒4歲半,上幼兒園了,一月費用800多,小兒子一周多了,白天奶奶幫忙看著孩子,晚上她帶孩子。她的老公每天早晨在我們家小區門口賣豆漿,下午賣炸雞腿,一家四口在周邊村里租著一間平方,一月房屋800多。在她沒有上班前,老公基本每月差不多掙3000元養活著一大家子。
同事B的老公兄弟2個,他們排行老二,老大租著一個房子跟兩個老人在一起住著,老人每天早晨把老大的兩個孩子送到學校后,再來到老二家,幫她看1歲多的孩子,她趕緊去上班。
同事B上班了,她每月可以掙些工資貼補家用,可是面對現在將近10000元一平的房子,他們卻嘆為觀止,30%的首付款對他們來說都是難上加難,更別說以后教育孩子基金,給孩子買房子了。
現在他們的父母年輕,幫忙看孩子,可是等過幾年孩子該上學了,高額的教育費用,父母的養老費用……
同事B全家都放棄了農村的生活,靠著苦力在城里打拼,對于生活,他們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在一個三線城市都要這樣艱難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向往,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評論他人怎樣,努力過好當下的生活,讓今天的每一步能為明天的夢想奠定基本,這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所走的路。
簡寶玉寫作日更第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