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荒紀》中充斥著戰爭,而戰爭成就著名將,也將庸才推向深淵,勝敗間一顆顆將星升起或是隕落,這個系列將講述《天荒紀》中的指揮官們的功績和過失,優點與缺陷,以及他們的英雄時刻和丑陋表演。
下面講一下排行標準,評價體系分為四塊,戰略能力,戰役能力,戰術能力,個人武力。前三個術語本就比較模糊,大家感覺一下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具體分值分為從高到低的S,A,B,C,D,E五檔,極少數人會達到S之上的“無法形容”這個分段,這些人就如同馬拉多納之于足球,喬丹之于籃球,Faker之于LOL,已經不是可以用常識解釋的存在了。
一.神烈無敵 陳沒
戰略能力 S(從塔瑪拉的漫漫黃沙,到設神原的茫茫荒草,再到升陽館的尸橫遍野,直至鳳鳴山下的困獸之斗,這位休陀氏的末裔在每一次戰爭中都做出了近乎完美的戰略規劃,從后勤組織到行軍路線到會戰選擇,一切的一切,都明顯強于對手,唯一的不足是由于迷信自身強大的戰役能力,因而在戰略層面有不少過分樂觀的估計,這也是導致三大君之爭最后真荒幕府戰敗的重要因素。)
戰役能力 無法形容(打贏了所有親自指揮的戰役,除了在極度劣勢或者對手相當強大的情況下,都是一邊倒的屠殺,善于發揮所率領的部隊的優勢,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揚長避短,所有與他對陣過的將領皆對其心悅誠服,無愧“烈皇第二”之名。)
戰術能力 無法形容?(狂暴如怒虎,冷血如毒蛇的騎兵指揮官,無論是當先沖陣,還是散隊游斗,都游刃有余。即使面對莫成這樣身經百戰,智勇兼備的騎將,也能戰而勝之)
個人武力 無法形容(四位再世天子中武技第一,身負“神威之血”,練成“傾天絕地裂心滅神式”,絕對意義上的不死不滅,唯一一個與穿上鴉國軍服的蕭寒淺(見蕭寒淺的部分)交手后還能全身而退的人)
過多地在陳沒自身的戰力上著墨沒有太多意義,龍珠式的血厚攻高速度快,加上相當于蠻王加奧拉夫大招的戰系究極外掛?,所有敢和他剛正面的人都已經螺旋升天了,值得一講的是他作為軍事理論家和戰役指揮官的事跡。
“極烈軍門”的軍事思想的核心是騎兵的訓練,組織與運用,陳沒出身烈門正支“威烈門”,其理念接近于現實中的唐與拜占庭,即以沖擊投射兩用騎兵為特色,輕重騎兵混用,屬于兼具游牧文明與定居文明風格的騎兵體系,發揮多樣化的優勢,以我之長,攻敵之短,是這一體系的制勝關鍵。
在陳沒來到重華之前,重華是沒有成規模的沖擊騎兵的,僅僅只有少數幾位大名擁有少量的沖擊騎兵, ? ?這些沖擊騎兵不但作戰效能堪憂,而且經常以下馬武士的形式徒步作戰,這一方面是受制于馬匹,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重華崎嶇多山的地形。陳沒并沒有被客觀上的不利條件壓倒,他說服真荒久長斥巨資從鴉國(西方的強大帝國)商人手上購買高頭大馬,并且費盡千辛萬苦尋得了不見于世已久的赤睛虎的下落,將這些曾在上古時負載著“極烈軍門”的武人們沖鋒陷陣的兇獸引入了重華,最重要的是,憑借著”極烈軍門”在中土乃至整個東土武人群體中的號召力,陳沒招攬到了大量來自于各個勢力的或是不得志,或是流離無主的優秀中下級騎兵軍官,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重華統一戰爭的淬煉下,陳沒建立起了一支雖然不過萬余人,但在戰斗力上已經達到了挑剔的威烈天王的要求的騎兵部隊,這支被陳沒命名為“虎備”的騎軍,人員成分復雜,作戰風格各異,但在陳沒的治理下,這些都變成了優勢,漠北韃陀的騎射手,漠南韃陀的甲騎具裝,陸外武川家的馬上鐵炮,等等等等,各司其職,各盡其用,使得這支部隊具有了極高的戰場適應性。
如果只是打造出了一支優秀的騎兵,那陳沒的軍事成就是很難超越他那些烈門的同宗的,畢竟出身烈門的將領如莫仇,莫成者皆是出色的騎將,陳沒比他們更偉大的地方在于,他看到了他所處的時代正在悄然涌動著的軍事變革的暗流,并且以一種似退實進的方式做出了漂亮的回應。
在遠末天初之際,“絕地天通之陣”松動,消失已近千年的成建制的施法者部隊,戰爭魔法和軍用魔法物品重現于世;與之同時,火藥武器,機關術等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極大地改變著這一時期的戰爭形態。擁有更為強大的魔法力量的軍隊可以通過魔法偵測,遠程傳送,戰略級魔法的超視距打擊等手段在敵方有所察覺,擺好陣型前就對敵方方施以沉重打擊,而槍炮威力的提升和機關武器的大范圍列裝使得除了少部分特例外的絕大部分盔甲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以重裝步兵和重裝騎兵為主要作戰力量,以密集沖鋒為主要作戰方式的作戰理念正慢慢過時,取而代之的是更依賴遠程力量和魔法支持,更強調快速反應的作戰形式。
然而矯枉常常過正,這次也不例外。
因為“烈皇再世”之名的巨大號召力,哪怕是在最困難的流亡時期,也有一批實力強勁的武者追隨在陳沒的左右,在與遠朝的搜捕部隊的交戰中,陳沒發現,雖然普通的肉搏部隊很難在承受著魔法與火器的強大遠程打擊的情況下接近敵軍,但是士氣高昂的精銳武者如果得到足夠的支援,再加以正確的指揮,完全可以突進到敵軍陣前給那些以投射為主,缺乏近戰能力的敵軍以毀滅性打擊。
如果只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不足以使陳沒在同時代的將領中脫穎而出,畢竟無論是在這時的東方還是西方,倡導肉搏,主張保持一定比例的近戰部隊者大有人在。真正使陳沒超越輩流的,是他找到了在這近戰部隊慢慢從戰斗的主角退居次要地位的時代,高效地利用他們,使他們發揮應有的作用的方法。
在同時代的絕大部分軍隊中,保留下來的肉搏部隊大部分依舊以擊敗敵人的肉搏部隊為作戰目標,也就是說,他們的假想敵仍是同樣以肉搏為主要職能的對手,之所以會這樣,要分攻守兩方面討論,從防守的角度講是因為在魔法與火器支配著戰場的時代?,在大部分軍事領導人的心中,近戰部隊只需要充當前兩者的保護者,就已經發揮最重要的作用了,所以他們的任務就自然成了擊退敵軍肉搏部隊的沖鋒;而就進攻方而言,對那些仍舊堅持在部隊中保留攻擊性的近戰力量的指揮官來說,他們所發動的突擊行動經常會遭到對方防御性的近戰力量的阻擊,所以和對方的近戰部隊交戰,就成了他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因為需要在與敵人的近戰部隊的戰斗中取得上風,所以在遠天之交的帝疆世界各地的戰爭中,肉搏部隊所采用的陣型,大都是在大規模近距離戰斗較有優勢的密集隊形,這種陣型固然在近戰中頗具優勢,但在面對強大的遠程火力時相當脆弱,并且缺乏靈活性,難以應對施法者部隊那些花樣百出的手段,這使得近戰部隊的突擊變成了一種賭博戰術,損失慘重的可能與重創敵軍的機會并存。當然主張化整為零,以小隊為單位沖鋒的軍事理論家也是存在的,以之為指導思想的部隊如邊塵絕所訓練的宣威軍也有不錯的戰績,但是這種中庸主義的做法雖然規避了一部分密集陣型的缺點,但也喪失了密集沖鋒的部分威力,所以并未被廣泛采用。在這個歷史時期,如何定位和使用近戰部隊,困擾著無數的軍事理論家和實踐者。
看到此處,軍事知識比較豐富的看客老爺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的最佳解決思路就是超越這個問題本身,想辦法讓施法者部隊和投射力量同時具備一定的肉搏能力,這樣純近戰部隊就可以退出歷史舞臺或者至少大幅縮減了,這個思路,那些具有較多施法者部隊和火器的勢力差不多都想到了,具體的措施當然各有不同,比如天荒朝的辦法是要求施法者部隊均需修習一些基礎的提升自身近戰能力的法術以應對肉搏,給火器部隊配備刺刀,空明教在對施法者的要求上與天荒朝相似,在火器部隊方面則采取了將槍械做成鈍擊武器形制的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這個思路是不是正確的呢?從長遠來看,這是正確的,而且是唯一的正確思路,然而,在遠天之際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在陳沒式的,或者被更正式地稱為“橫沖組”式的突擊面前,這些在理念上更先進的軍隊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看起來有些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情況,是因為陳沒建立了一支使用特種戰術,由重華浪人組成的敢死隊——“橫沖組”(這支部隊的戰術其實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就是蘇格蘭高地武士叛亂中蘇格蘭劍盾兵近距離齊射然后拔劍突擊的戰法,這種戰法造就了非常經典的以冷熱兵器相結合的突擊成功打敗以火器為主的部隊的戰例。)
這支奠定了陳沒在帝疆世界軍事史上地位的部隊的指導思想主要有三條:第一.裸衣決定論.具體地說就是橫沖組成員,無論步騎,全不著片甲,置辦盔甲的費用,都轉作提升部隊成員魔抗的花銷,這說明和敵人的近戰部隊廝殺,不是橫沖組的考慮重點。他們就是為了砍殺施法者存在的,第二..亂斗決定論,不著甲,列散隊,主要配備太刀和野太刀這種不利于陣戰的武器,拿什么和別人的正統近戰部隊打?答案就是重華浪人在街斗中已使用了多年,但之前一直未登大雅之堂的“飛轟炮”,通俗地講,這就是一種口徑特別大,射程特別近,相應地威力也更大的火槍。在面對陣形嚴整的近戰部隊時,橫沖組會用“飛轟炮”進行近距離齊射試圖打亂敵人的陣型,如果成功就與敵人進行自己所喜歡的混戰{在混戰中,盔甲的作用將大幅下降,因為戰場將被分割為一個個小的戰斗區域,雙方三三兩兩地捉對廝殺,在游場武藝方面較為優異的重華浪人在這樣的作戰環境中有很大的機會擊敗受到更為正規的訓練的敵人},但是如果失敗的話,更為傳統的對手將可以盡情地宰殺這些護甲幾乎為零的散兵游勇,第三.大眾決定論.從上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沒有龐大的數量以支持反復的嘗試,橫沖組的戰術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但是在列國時代的重華,到處都是武藝不錯,斗志尚可,又建功無門的浪人,所以雖然是經過精挑細選,橫沖組的兵力依舊多達三萬,這個數量已經相當于天荒朝的一支節度大軍,執行多次的敢死突擊,綽綽有余。
乍一看,橫沖組的戰術似乎非常普通甚至粗糙,但事實上,陳沒把握到了兩個極其重要的點,一.在他所處的“天荒世”,一般施法者們的法術造詣雖有大幅提升,但相比于之前的‘“混茫世”和“大野世”,仍有巨大差距。提升紀律和進行近戰相關的法術特訓,可以提升他們的近戰能力,但仍然無法使他們與武藝出色且受到針對施法者的強化的近戰部隊在肉搏中相抗衡。二.密集陣型的部隊{包括進入近戰后的火器部隊}之所以經常能打敗散陣自斗的部隊,是依靠嚴整隊列下的團隊戰斗力的提升,而飛轟炮的近距離齊射雖然很難對敵軍造成大量殺傷(因為沒有再次填充的機會)甚至士氣打擊,但是紀律性再強的部隊在遭受這樣的打擊的時候也很可能出現混亂,從而喪失作戰隊形層面的優勢,使得戰斗變成個人勇武的較量。
先進的軍事理念如果無法在技術上落實,在細節上做到完善,那么它對于表面上較為原始的作戰形式并不會當然地具有優越性,陳沒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從而獲得了巨大的軍事成功。
然而誰都無法在戰場上贏得一切,即使是戰無不勝的陳沒也不例外,他戰勝了他所面對的每一個敵人,卻依然無法實現真荒久長“天壤縱橫”的野心,國家戰略層面的失策使得作為最高統帥的他難言出色,不過純就軍事角度而言,“神烈無敵”四字,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