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作品的定義,是指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在世上已有很長久的歷史,盡管最初的兒童文學并非休閑讀物,早期許多兒童文學由成人作品改編,但若不適合孩子或未針對兒童而改編,不能算作兒童文學的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
書名
兒童文學作品
適讀人群
所有人,主要偏向于兒童話
外文名
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定義
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
概述
簡介
兒童文學在世上已有很長久的歷史,盡管最初的兒童文學并非休閑讀物,早期許多兒童文學由成人作品改編,但若不適合孩子或未針對兒童而改編,不能算作兒童文學的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偏于文學,適合9至99歲閱讀,老少均可品味。
古代
遠古時期的兒童文學是不識字的說書人對兒童所述說的故事,通常都沒有任何書面紀錄可供后世參考。最早有以文字型式流傳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后兒童文學開始在寫作型式的文學作品中出現,諸如公元100至200年間阿普列烏斯(Apuleius)所著《金驢記》(The Golden Ass)出現的愛神與美女(Cupid and Psyche)或是公元200至300年間印度的邦查唐塔拉(Panchatantra),許多證據顯示許多之后童話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據民間故事重新編寫而成的。
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據更古老的民間故事而來,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Vikram and the Vampire)及《彼勒與大龍》(Bel and the Dragon)。除了這些合集之外,中國的道家哲學家,像是列子與莊子,也都將一些童話故事與寓言以他們的表現方式出現在他們的哲學思想中。而日本童話故事桃太郎日本古代的農村,祖父母在晚上向兒孫比手畫腳說故事,口耳相傳,一代傳過一代,而成通行的童話故事。
而在較廣泛的定義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紀)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話集。
而首先嘗試不僅僅是保存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個性也同時保留故事風格的,是德國的格林兄弟。但諷刺的是,雖然格林童話第一版(1812年及1815年)是民俗研究學者的寶庫,但為了保證銷售量及受歡迎的程度,格林兄弟在后來出版的版本中也開始改寫書中的故事。格林童話集的轉變不只將內容偏離原有的民間故事,也影響了原有的民間故事的面貌。除此之外,格林兄弟也沒有收錄一些德國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其理由是他們認為這些也曾在查爾斯·佩羅的故事集出現過的故事是法國故事而非德國故事。
獨立創作童話故事并使之獨立成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