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子的本質(zhì),是社會對個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認可;
2、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像仁、義、禮、孝等等,都是在解決怎么分配資源的問題,或者說是在解決給誰面子、不給誰面子、給多大面子的問題;
3、臉面分成兩種:一類是人的道德,稱為“道德臉面”;一類是人在社會中的身份、能力,稱為“社會臉面”;
有些人會為了“社會臉面”而不要“道德臉面”;
4、儒家歸納出人類社會中的五種倫理關(guān)系,就是所謂的“五倫”: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君臣;
5、儒家提倡處理這五種關(guān)系的原則是“尊尊”和“親親”,“尊尊”是地位的高下,“親親”是關(guān)系的遠近。人際交往中,應該按地位高下決定誰是“資源的支配者”,再按關(guān)系遠近決定資源分配或者交易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