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3月28日,我走進深交所,參加深交所與雪球、華寶基金聯合舉辦,以AI為討論主題的春季投資策略會活動。
深交所展館珍藏著很多珍貴的文物與歷史記憶,比如有開平礦務局、京師自來水廠的實物股票,深交所辦公地址最早只是在國貿大廈的三個小倉庫,上市敲的鐘目前更新到第三代,變得越來越巨大、厚重。從首日上市成交8筆、金額只有20萬,到2025年3月28號,深交所股票單日成交額6504億、基金成交額775億、債券成交額3021億,合計過萬億。
站在中國南方資本市場最開始的地方,非常震撼,感受到深圳勇于擔責、敢干敢闖的魄力和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
3月31日,我到南山區調研了優必選,進一步探索AI如何在機器人產業發揮作用。
我對工業用機械臂較為熟悉,對優必選提問了為何要做人形機器人以及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公司認為人形機器人可以幫助自動化流程整合,工廠自動化生產率在70%左右,大概有30%工作由人來完成。人類社會現有設施根據人的需求來建設,用人形機器人,設施就不需要進行任何改造,人形機器人也能使用各種為人設計的工具。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25年,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將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達48%,隨著智能制造進步,老齡化、工資貴,缺口會變得更大。機器人可以在有毒、強度高、高溫環境下工作,光是填補空缺就已經有很大的市場。
圖片
(應用于搬運、碼垛和分揀的Walker S系列機器人)
圖片
(即將代表中國參加日本大阪世博會的Walker C機器人)
圖片
(應用于接待的機器人)
圖片
(用人形機器人技術降維做的輪式機器人)
除此之外,還有應用于家庭教育的悟空系列機器人等等。
Walker S系列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在車企和物流公司實訓收集數據。人形機器人同時擁有“超級大腦”和“獨立小腦”,其中“獨立小腦”以單機為載體,“超級大腦”則屬于群體具身智能,是全體協同的技術,把底層技術框架打通之后,除了人形機器人,還能與無人叉車、無人拖車進行協同工作。“人形機器人軍團”腦子里清楚每個個體在哪里、在做什么,節約溝通成本,也支持多機并行分布式學習,加速技能生成與遷移,達到類似于“記憶共享”的效果。
圖片
人形機器人鏈接AI與真實世界,AI大模型在互聯網學習語料和采集數據方面很成熟,但對物理世界的數據采集才剛剛開始。
優必選比起數據的數量,更重視質量,建立了團隊標注、整理和清洗數據。
在機器人的設計和生產方面,上半身比下半身難度更高。Walker S2配備了靈巧腰關節與第四代高精度靈巧手,在相對簡單重復的勞動方面有優勢,但效率暫未能達到人類的平均水平。
人們被科幻作品提前教育,對人形機器人往往抱有很高的期待,然而機器人的研發并不簡單。比如碼垛這個動作,要做到嚴絲合縫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動作的復雜程度、環境的差異性與難度成正比,要做到人類30%到40%的效率就已經很有挑戰性。對于車廠、電子廠而言,算算招人、培訓、留人以及工作環境安全性的大賬,即使沒能達到工人100%的效率,他們還是愿意使用人形機器人的。
總的來說,優必選希望近期把碼垛、拆垛做到人類60~70%的效率,比如某些場景只需要轉個身,Walker S2配備靈活腰,在特定場景有希望媲美人。這是在保證成功率前提下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很重要,不能只追求快。
圖片
成本構成方面,優必選機器人的關節大約占制造成本的40%~45%,傳感器占25%,剩下的是芯片、電池和結構件。優必選不單獨出售人形機器人硬件,因為無法自主完成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對工廠客戶而言沒有意義,通常會根據客戶需求給出完整的解決方案。
大家可能想買一個人形機器人照顧老人、陪我們逛街,這些過于復雜的場景目前還做不到。優必選正致力于攻克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重重難關。
我覺得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在較為早期的階段,比起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更加立體、更加精細,也需要更長時間去打磨。人形機器人的問題不在需求側,而在供給側。在技術、規模和成本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從工業到商業到家庭等C端場景,任何單一場景的突破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規模,潛力無限。
人形機器人要突破的點非常多,人工智能是機器人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最需要突破的點。近幾年機器人行業突飛猛進,原因在于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機器人競爭不是動能競爭,主要是智能競爭。
用人形機器人在真實場景訓練AI,比如優必選最新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2 身高176厘米,體重69千克,支持一分鐘自主換電,實現7x24小時連續工作,全身配備52個自由度并配備靈巧手,與人類相似,AI不僅在虛擬世界得到訓練,還能取得物理世界類似于人類的活動數據。
如果AI更了解真實世界的人類,在未來,會不會對人類有更大的幫助?我不得而知。AI今后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請自由發揮想象力。
原文請點擊:調研優必選:陽春三月話AI,人形機器人大可為
微信公眾號:小修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