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已經過去超1個季度了,趁著今天讀書日,推薦前段時間看的幾本書。
看的比較雜,家里書柜里的幾本,有些這次翻了第二遍。然后沒辦法,只能在手機上看電子書,網易蝸牛的觀感還好,綠屏的護眼模式,可以劃線、批注、提問、小組共讀,更像是一個多人在互動式閱讀,以前一直不太適應在電子設備上看書,當真的沉浸其中,倒也順其自然了。不過有個缺點就是,因為我喜歡一個時間段同時讀幾本書,導致有些人名不太記得,再重新翻的時候很麻煩,還有些內容看的不夠詳細。
新經典曾經出過一篇文章,列舉了幾十種看書的小習慣,我稍微整合了一下自己的。包括但不限于:會劃線標重點、摘抄喜歡的詞句、會在新書扉頁寫上購書日期和來源、喜歡在坐火車時看書、旅行包里必定放書、會因為某個人的推薦而去看、會讀喜歡的作家系列作品、會囤書,哪怕看不完、還有會送書給喜歡的人。
如果以后你們想送我東西,不知道選什么的時候,那就送本書吧,我肯定喜歡。
1. 局外人——加繆
距離第一遍看過去了有三年時間,小說很短,情節和人物也不復雜,整體給我的感受就是平靜。和國內一直在宣傳的孝和善反其道而行,更突出主人公默爾索的冷與惡,所有的一切他都像個外來的,也是書名《局外人》的真正寫照。
單看書覺得有點無法理解,為何一個人可以如此冷靜,像沒有七情六欲般。母親的離開、自己身處困境都無動于衷。比起這部小說的內容,對其的分析和評價更喜歡一些。
加繆寫的另一本《鼠疫》。疫情期間,散步的時候聽了幾集道長的講述——八分特別篇,感覺還蠻有意思的。
2.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余華
他的一本隨筆集,內容很豐富,涉及他和他的孩子的童年故事、他的生活、閱讀和寫作。
前半部分童年,從一位父親的視角出發,寫了兒子剛出生不久,他對他的一些期望以及兩人之間很童真的部分。印象比較深是兒子喝的是可樂,父親一直告訴兒子這是酒,當兒子喝到真正的酒時,才知道原來自己喜歡喝的一直是可樂。還有一篇父親想培養兒子的音樂細胞,給他聽高雅的巴赫、德彪西,結果一首小燕子穿花衣,直接粉碎了前期的各種栽培。
后面則偏文學一點,提到了很多名著和作家。他的隨筆和小說都是我特別喜歡的。小說有很多韻味和點到為止,隨筆則更生活化、更貼近內心一些。
3. 死亡清掃日記——前川譽
很神奇,是在看小說,又比小說更真實一點的感覺。第一本在手機上看完的書籍。好幾個故事組成,準確點說是好幾個死亡的故事。
書名是整本書的一句話總結。人死后,由清掃公司去幫忙收拾??倳心敲匆粋€特殊的物品成為死者和生者之間的聯系。看的過程中,一邊經歷著別人的死亡,一邊慶幸著自己的存活。
很多關于死亡的見地還是很新穎的,這是誰都無法準確描述的一種體會,通過觀感,通過別人的講述。把身體和靈魂用肉眼看不見的某種物質去分割,殘忍中透著莫名的心疼。但其實無論怎么樣,每個生物,只要活過,或者默默無名或者千古流芳,總是會留下痕跡的,在一些人的心上。
說有趣,倒不如說很有意義??赡茉谝院笞约荷磉叞l生一些變故時,會想去再看幾遍。重新思考活著和死亡的聯系。
4. 醒來的女性——瑪麗蓮·弗倫奇
聽名字大概也能猜出是本女性書籍的書。很長,看的時間也持續的比較長,中間還穿插著看了點別的書。
《醒來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國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鳴,潸然淚下抑或熱血沸騰的小說。出版以來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冊,出版22種語言版本,堪稱“小說版的《第二性》”,甚至間接推動了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無數女性認為這本書寫出了她們一直被壓抑的內心世界,甚至改變了她們的一生?!俣劝倏?/p>
今年看了還蠻多關于女性相關的資料,書、電影、采訪等等。因為自己是女生的原因,對這一類的天然就想靠近。很幸運生活在20世紀,對女性的歧視很少,在個別的工作環境和場合下還是難免,只能說也是一種保護女生的方式。
但其實無法否認的一點,女生性別的被動和生理性質上帶來的恐懼。
我是第一次知道自愿懷孕這個詞。大家對于一對夫妻婚后什么時候要小孩,聽到最多的回答就是順其自然,可他們真的能夠順其自然么?這當然不是字面意義的能不能懷上,而是社會對女生背后的指指點點,好像你必須在婚后多長時間有孩子一樣。
就這樣被動的掉入一些人的誘導中,因為別人根本不需要經歷懷孕的過程,更無需負擔一個小孩今后的成長。
歌頌母親的偉大,也別忘記她曾經是個女生,給予她們關心,不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比僅僅呼吁男女平等更重要。
5. 誰都不服就扶他——扶他檸檬茶
我去年生日,朋友送的禮物。如果你特別喜歡看故事,如果你無法認真的看一本長篇小說,這本一定不用錯過。
里面有各種類型的,懸疑、撒糖、無厘頭、科幻。帶你看大千奇異世界,破人類腦洞極限。
這是一本能量書,不開心必看,開心更要看。
已經申明原創,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水雜談。
感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