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學妹敏敏微信上說壓力大,很迷茫。
敏敏今年畢業(yè),工作5個月,公司的同事要么比她有經驗,要么學校比她好,學歷比她高,特長比她多。就連同時進公司的人,做事都比她上手快。
“學姐,我是不是一點兒優(yōu)勢都沒有呀?”敏敏大哭道。
聽到她這句話,我想起了四年前的自己。那時剛實習,沒有經驗,用盡全力去做事,卻總是出錯。沮喪的我認為自己除了年輕,似乎什么優(yōu)勢也沒有。
后來,逐漸明白,每個人都一定擁有某種比較優(yōu)勢。即使每一項工作都不如其他人,只要能找到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認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1
我在《所謂時間管理,就是選擇性放棄》這本書里看到一個案例。
祥子家庭環(huán)境不好,??茮]讀完就不得不出來打工。剛到廣州時什么也不會,祥子想著自己時間多、體力好,可以送快遞。
總給一家公司的程序員們送快遞,祥子對程序員的工作內容有了一些了解,也想成為程序員。于是,祥子找機會請程序員們吃了頓飯,讓他們幫忙推薦幾本書。此外,他還報了線上課程進行學習,每周一有時間他就去這家公司向人請教代碼。
一天一天過去,他編的程序竟然能實現一些功能了。祥子開始投簡歷,可是簡歷基本上都石沉大海,但是他沒有放棄。直到某天,那家公司一個程序員離職,老板不肯出高價招人,而招來的應屆畢業(yè)生都過不了測試。這時老板想到了祥子,讓他來做測試題,萬萬沒想到,他全都做出來了,就這樣他被順利錄用。
當時那家老板開的條件確實苛刻,月薪才4000元,做六休一,也沒有五險一金。面對待遇,祥子很猶豫,畢竟他送快遞一個月也有八九千元。但轉念一想,這是一份正式的程序員工作,是一個新的開始。簡歷上有了相關工作經歷,他以后再找工作就不難了。后來祥子做了一年多的程序員,表現很好,又轉崗做產品經理。
祥子發(fā)展得越來越好,關鍵在于他在每個階段能找到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通過努力,用一個選擇來換下一個更好的選擇。什么是比較優(yōu)勢呢?
2
比較優(yōu)勢是用于對比機會成本的一種經濟學概念。為了得到某樣東西,通常都不得不放棄另外一些東西。這些不得不放棄的東西,就是我們?yōu)楫斍斑x擇所付出的機會成本。那么,比較優(yōu)勢就是:
做同樣的事情,如果我們付出的機會成本是一樣的,但我做的比你好,那么我應該做這件事。
但是你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比我低,即便我做的比你好,這件事就應該你來做。
我們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天賦、技能和資源,擅長做的事情各不相同。有的人擅長體力勞動,有的人擅長智力勞動。同樣一件事,即便我們沒有精英做的那么好,但我們的機會成本更低,就能做這件事。
祥子一開始沒學歷、沒技能,處于劣勢。但和很多人相比,他付出體力和時間的機會成本更低,可以找到快遞員的工作,先在廣州生存下來。
接著,他掌握了編程技能,和其他程序員相比,他能接受更低的工薪待遇,所以獲得第一份程序員工作。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再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田忌賽馬。田忌這一方的上、中、下三匹馬,每個層次的質量都劣于齊王的馬,看起來毫無勝算。但田忌用完全沒有優(yōu)勢的下馬對齊王有完全優(yōu)勢的上馬,再用擁有相對比較優(yōu)勢上、中馬對付齊王的中、下馬,結果取得了對齊王2:1的勝利。
所以即便處于劣勢時,也能找到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化被動為主動。
3
文章開頭提到的敏敏,在學歷、經驗的方面比不上其他同事,她怎么做才能實現職場的進階呢?記得楊瀾在一次專訪中分享道:
一般來講,一個人剛剛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容易產生這種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或者我很有興趣的工作。其實根本不用著急??梢韵茸鲆恍┛瓷先ァ按蟛男∮谩?,或者完全事務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這件工作上做得比別人好一點點,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機會去做更大的事。
楊瀾說的“比別人好一點點”,就是一個人的比較優(yōu)勢。在同等的機會成本下,你做的比別人好一點點,就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時間管理專家少毅曾分享過初入職場時的一個故事。少毅剛參加工作時,公司領導告訴他,她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才20歲。那時她只是剛畢業(yè)的小姑娘,卻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剛工作時她是公司的文秘,財務主管經常安排她做一些財務部門的工作。她便很快學會了基礎的財務知識。某一次,公司分配了一項融資任務, 財務總監(jiān)忙不過來,她就自告奮勇:“要不我試試先幫你準備資料?!?/p>
對方將信將疑地把任務指派給她,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查資料、看視頻,惡補相關知識??恐@次融資的實踐機會,她學會了很多審計方面的知識,順便還考了一個審計師資格證。
雖然她并不是專業(yè)的財務人員,但她那一點點儲備就能幫助財務總監(jiān)做一些事情。財務總監(jiān)在忙碌時,要招聘一位專業(yè)人士的機會成本遠遠大于直接用她。所以她獲得了這次機會。
無論是祥子從快遞員升級為產品經理,還是文秘獲得財務部門的工作,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具備比較優(yōu)勢的事情上,果斷進入。
4
大四我在某國字號測評中心實習,工作內容是搜集、篩選、分析資料和數據。剛開始三個月,辦公軟件用的不熟練,知道的資料搜集渠道少,處理數據能力弱,工作效率比較低。但帶我的老師是響當當的博士后,思維運轉能力那叫一個強悍,她要是搜集資料、處理數據,效率不知道比我高多少倍。
老師那么能,咋自己不做呢!來了,這就是重點。她用4個小時處理數據,損失的就是事關國家信息安全的研究成果。我來做這件事情,中心損失只是一千多塊的實習工資。因此針對這項工作,老師的機會成本比我大,她的比較優(yōu)勢就會低于我,也就說這個工作更適合我,而不適合老師。
所以為了獲得更大的效益,在不具備比較優(yōu)勢的事情上,要主動出讓。
傳統(tǒng)的分工,是我耕田來你織布,這是說,耕田我效率高,所以我來,織布你效率高,所以你來。但是比較優(yōu)勢強調的是,即便織布我比你效率更高,但是如果你的機會成本更低,也應該由你來做。
一句話總結比較優(yōu)勢:我做的比你好,也得由你來做,事情應該交給機會成本最低的人。
5
前面說了那么多比較優(yōu)勢的好處,是不是我們就要抱著比較優(yōu)勢過一輩子呢?
過去幾十年里,多數發(fā)展中國家都會發(fā)揮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例如阿拉伯國家專注于生產石油,東南亞生產茶和香料,非洲和南美洲生產金屬礦產和其他農作物,中國和其他南亞國家因為最強的資源是人口,因此發(fā)揮廉價勞動力優(yōu)勢,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的代工貿易。
但美國的能源革命更讓石油國家失去優(yōu)勢。拉美國家的資源優(yōu)勢如黃金白銀、蔗糖咖啡并不能持續(xù)永久。中國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勞動密集型企業(yè)逐漸轉移到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
時也,勢也。如果不居安思危,找到新的優(yōu)勢,必然落后于他人。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家公司,還是我們個人,都要警惕比較優(yōu)勢陷阱。
我們國家這幾十年在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上占優(yōu)勢,但缺乏足夠高精尖的核心技術,從而在很多領域受制于人。雖然我們技術優(yōu)勢沒有歐美強大,但揚鞭前進,奮起直追,現在在諸多領域已經取得領先地位。
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說,要不斷降低自己在瑣事上的比較優(yōu)勢,培養(yǎng)絕對優(yōu)勢。
年輕的時候,體力好,時間多,成本低,在求職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的比較優(yōu)勢逐漸消失,企業(yè)對員工的職業(yè)能力要求提高。
如果沒有核心的能力,很容易成為企業(yè)變革的犧牲品。人到中年遭遇職業(yè)危機已經成為相當普遍的事實?!缎g喜》中的方園,政法大學畢業(yè),公司元老級人物,但不注重職業(yè)能力提升,從公司離開后難找到工作,差點改行送外賣或者當司機。
而那些不斷學習,在某一領域不斷精進的大咖,卻在中年攀登職業(yè)高峰。
簡單說,就是升級打怪。等你變成大boss,萬一成了像巴菲特那樣的人,日后還愁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