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這個令人神傷的故事之前,先放上一首詩;
《寫情》 ?李益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詩意很美,用我個人的理解來說就是,這首詩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在等待與情人約會時被放了鴿子的那種恨得渾身癢癢而又無可奈何的失落情緒。
這是題外話,今天要講的故事,男主角就是上面的那位詩人——李益。
李益,唐時出了名的風流詩人,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是
少有才思,麗詞嘉句,時謂無雙。
然后再說說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她叫霍小玉,一生與李益愛恨糾纏。至于她是不是上面詩中那個讓詩人死去活來的女人,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霍小玉,可憐人。霍小玉出身于貴族世家,父親是唐玄宗時代的武將霍王爺,母親鄭氏原是王府中的歌舞姬,后被王爺寵幸收為妾室。
正當鄭氏身懷六甲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安史之亂”,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也改變了霍小玉和她母親的一生。
霍王爺沙場戰死,王府亦是樹倒狐猻散,鄭氏帶著尚在襁褓的霍小玉流落民間,開始了貧民生活。
時光飛逝,霍小玉已經16歲,雖然流落在外,但稟受母親的資質,也是長得容貌秀艷,明麗可人;加上母親的悉心教誨,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詩文。
最容易讓人低頭的就是生活,鄭氏在霍王府落難時帶出的珠寶首飾,此時已然消耗殆盡。為了維持生計,霍小玉不得不重操母親舊業,做歌舞妓。
可能是出身大戶的氣節,霍小玉向來是賣藝不賣身。在彼時,如霍小玉一般的人在娼門中被稱為“清倌人”,但她們其實只是一群意志堅定的可憐人。
正值豆蔻年華的霍小玉,才貌俱佳,吸引了一大批清雅風流之客,成為了紅極一時的歌妓。
在此時的京城長安,出了一個極具文才的詩人。他不但文采好,還在當年的科舉中高中狀元,正是風頭正勁,一時無幾。他就是李益。
李益祖籍隴西,他在幼時就遍游當地的漢唐古戰場,后又寫下許多感懷戰爭的詩篇。
霍小玉也是飽受戰亂離喪之苦的人,對李益的詩分外感動。
李益在他狀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職的時候,經街坊的穿針引線認識了霍小玉。
兩人初見便情投意合,惺惺相惜。霍母也很欣賞李益,心想二人若能成全,霍小玉也終身有靠。
在鄭氏的授意下,他倆當即以紅燭為媒,以美酒為約,起下了“海枯石爛不變心”的盟誓。
沒幾日,李益就住進霍小玉家中,每日里二人同吃同住,同出同入,和夫妻一般無幾。
大家應當知道,在古時女性把自己的貞節看得有多重。她如此對待李益,也說明她早就認定李益是她托付終生的人。
一年后,李益接到詔命,往鄭縣任主簿。
他打算先回洛陽探親,然后再到鄭縣上任。等一切安定后,再接霍小玉到鄭縣完婚。
李益臨行之時,霍小玉憂心忡忡。此時的李益即將官高位顯,而自己只是個卑微的歌妓。
她對李益說: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愿畢此期。然后妙選高門,以諧秦晉,亦未為晚。妾便舍棄人事,剪發披緇,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霍小玉的意思是說,李益還要八年才滿三十歲,她只要能得到這八年時光,她就完全滿足了。到時之后她愿削發為尼,不再糾纏于他。
好一個癡情的女子。
而李益也既感動又慚愧,他再三盟誓:“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鄭縣團聚,永不分離。”二人而別。
李益卻不知他還未到家之時,家里就已為他訂下一門親事,婚期都已定好。
李益歸家之后得知,心急如焚,告知父母霍小玉之事。奈何父母執意不肯讓他娶一風月女子。況且女方盧家是當時的名門望族,聘禮已下,豈容你說退就退。李益在多重壓力下,無奈與盧氏成婚。
李益因為自己背棄盟約,無顏再見霍小玉。
霍小玉自從李益離去后,日日思念。屢次打聽他的音信,但卻見李益的回信虛詞詭說,天天不同。
霍小玉憔悴瘦損,獨臥空閨,憂郁成疾。
雖然她已然察覺到李益可能已經變心了,但霍小玉卻更加思念盼望。逢人便打聽李益的消息。
霍小玉還在眼巴巴地盼望。
半年過去了,不見李郎。
一年過去了,仍是杳無音信。
霍小玉知道擔心終成事實,悲恨交加,臥床不起。
李益負心之事漸漸傳開,全長安都知道了,許多人為霍小玉憤憤不平。
沒多久,李益進京辦事。一個無可事事的好心人硬是把李益架到了霍小玉家門口。
當看到因絕望而面黃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霍小玉掙扎著站起來,面對負心之人她心里面有萬般苦楚,可是話到嘴邊,卻一句也說不出。
她掙扎著拿起一杯酒潑在地上,表示與李益已是“覆水難收”,即時長嘆一聲,倒地而亡。
李益撫尸大哭,悔之晚矣。
多年以后,李益官至禮部尚書,飛黃騰達,而他對霍小玉的愧疚之情卻折磨了他一輩子。
—————————————————華麗分割線———————————————————————————
這個故事后來被一個叫蔣防的人寫成了一部傳奇小說,名字在標題提過,就叫《霍小玉傳》。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來讀 讀。
我們今天所能聽到的這個故事,其內容無論巨細都無法超出這部小說所述。
我在讀完這個故事的時候,心里感慨萬分。他要了她一命,她毀了他一生。
我看完后心里有一個疑問,李益他行為上是負心了,這無可辯解,李益也沒有為自己辯解。
但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為何朝秦暮楚,一邊立誓言,一邊又偷偷摸摸連面都不敢見一面?
在當時來說,男人三妻四妾也是很正常。就算李益娶了盧氏為元配,但也完全可以把霍小玉接納為妾嘛?為何他要躲著不見呢?
我在多方考證后,得出一些說法。
現陳列如下:
《舊唐書》和《霍小玉傳》都提到過李益的一個特點,妒妻。他妒的是誰?就是他娶的元配盧氏。
《霍小玉傳》中說他打老婆,
生當時憤怒叫吼,聲如豺虎,引琴撞擊其妻,詰令實告。”
這是疑點之一,李益他是狀元出仕。古人讀書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他既然能通過殿試成為狀元,我相信他自身修養絕不會差,但他何至于打老婆?還打得這么喪心病狂?往死里打。
《舊唐書》中說,
然少有癡病,而多猜忌,防閑妻妾,過為苛酷,而有散灰扃戶之譚聞于時,故時謂妒癡為'李益疾'。”《舊唐書》是正史,其中所說,是極為可信的。
另,中唐時期雖說仕族式微,但崔盧王謝這四家卻始終處在勢力的頂端,連皇帝都要份外給他們面子。而李益的元配正是出于四大家族中的盧氏。
綜上史實,本人做出如下推測:
李益探親歸家,聞父母已為自己訂下婚事。他心念與霍小玉的盟誓,定不會輕易妥協。
他四處游說,希望能解除與盧氏的婚約。但卻不曾想因此激怒了盧小姐。畢竟人家是出身顯貴,李益竟為了一個風塵女子,棄她如敝履。
在她看來就是對她的輕視與侮辱,在她的身份上來說,她也是絕對不可能讓這事發生的。不然以后傳出去說她的未婚夫跟一做小姐的跑了,讓她面子哪里放?
而且拐跑她未婚夫的小姐和她這個小姐根本不是同一個小姐。
所以她借助家族的力量,脅迫李益就范。李益沒辦法,雖說他是狀元,可他祖上卻未有萌蔭。說白了李益就是個官一代,他祖上都沒有當過官的,怎么去和盧家抗衡?
最終,盧氏志得意滿地嫁給了李益。在她看來李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佳偶,他不但是個風云天下的才子,還是當今的新科狀元,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這對于她那個有點沒落傾向的龐大家族也是一大助力。
也正是由于她那種大小姐的秉性和她背后的龐大勢力造成了后來的悲劇。
婚后,盧氏繼續拿她背后的勢力要挾李益,不準他再去見他的小情人。所以他才極力躲著不見霍小玉,他怕盧氏氣極敗壞后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來。
至于,霍小玉的死,我個人也是覺得奇怪的。原文如是說
玉沈綿日久,轉側須人。忽聞生來,欻然自起,更衣而出,恍若有神。遂與生相見,含怒凝視,不復有言。羸質嬌姿,如不勝致,時負掩袂,返顧李生。感物傷人,坐皆欷歔。頃之,有酒肴數十盤,自外而來。一坐驚視,遽問其故,悉是豪士之所致也。因遂陳設,相就而坐。玉乃側身轉面,斜視生良久遂舉杯酒酬地曰:“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綺羅弦管,從此永休。徵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后,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擲杯于地,長慟號哭數聲而絕。
她不是病死的!你看她吃吃喝喝一大頓,又哭又鬧,最后才一口氣沒提上,死了。
我懷疑她有心腦血管類的疾病。唐時的人以豐腴為美,大家可想象在當時被喻為天人的霍小玉是什么體態。肥胖之人本就容易得心腦血管病。
所以,霍小玉當時可能是因為再見到李益,聽他說出實情,并又向她保證等他安頓下來,一定可以撇開家里的母老虎來娶她。
她心里一激動,犯病了,當時就死在了李益面前,這才可以解釋為何她長慟號哭數聲而絕。
當時的人也不懂這么多,就人言亦言,把霍小玉的死全給推李益身上。
再后來,李益為何那般喪心病狂地打老婆?
霍小玉一死,李益已心如死灰。盧氏此時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再可要挾李益了。她也知道自己這把玩大了。
她毀了他一生,他又豈會讓她好過?大家可要知道李益背的是千古罵名,只要上百度一搜李益,出來的就是負心,無情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