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復述:
年齡的增加并不能保證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們總是掛在嘴邊的“等我xxx了我就xxx”其實是一種借口,真正的想做是不會等待一分一秒,而是馬上著手準備。優秀的人讓優秀成為習慣,是因為那是他們的剛需,優秀的人任何事情都不斷的探索真相,任何事情都會盡力去做到最好,至少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最好,不然他們會難受。
正確的剛需是一切驅動力的源頭,而剛需也塑造我們的大腦,自我驅動力使我們不斷重塑大腦不斷進步,這就是讓優秀成為習慣的“內幕”。
原文摘抄:
1.當你真心喜歡某件事,通過這件事真正感受到了好處的時候,它對你來說就是剛需。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個非做不可的理由,讓這個你想學習的技能,真正成為自己生活的剛需。
2.優秀是一種習慣。這話肯定是對的,因為所有的剛需都必然顯現為“習慣”--就好像你從一開始就習慣了“到點吃飯”一樣。甚至,“習慣”很可能只不過是“剛需”的另一個說法而已。對于沒有盡力權利做到最好的人來說,他們是沒有辦法理解什么叫做“優秀是一種習慣”的。相反,他們倒是很善于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優秀其實并沒有那么好。無論是虛假的安慰還是而已的詛咒,總之他們回絞盡腦汁來將其合理化。對于這些人來說,最合適的描述應該是:“找借口”是一種剛需。
3.不斷重塑大腦的,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自我驅動力,也就是說,其實就是對剛需的認知與選擇。
自我拆解:
文中李笑來老師提道他面試的時候會問的簡單的問題:你在哪方面做到過第一,做到過最好?哪怕是局部,哪怕是小范圍。我再問問自己,好像一個也回答不上來,我總是說等明年的時候,等我不忙的時候,等我心情好的時候,結果我一直拖拉。我也想要有正確的剛需,想要有自我驅動力。
從小就羨慕會畫畫的會設計的人,為了我不止于羨慕,報名 網絡插畫課課程,報名的時候非常興奮,覺得自己已經是個畫家了,但是聽課的時候我不停的打瞌睡,心里總有個聲音讓我放棄,最后我掙扎著看完了課程,并跟著老師的步驟一步一步用AI臨摹出第一幅畫的時候,太激動了,那是嘗到初步成功的滋味,那是一種難以言語的心情,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停不下來吧?接下來,我要以此為例子,激勵自己不停重塑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