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只有四川才有'’吃獨食''這一說,按其傳統釋義意思是不愛分享。而我這里要說的是‘‘獨食者’’。想分而不得分,愿享而不得享,一杯一匙,獨自飲食。
猶記得去年與閨蜜的散伙飯,那是一頓成都火鍋。三五幾個一小桌,十幾人一大桌,人聲鼎沸的大廳,啤酒杯碰撞出熱鬧的氛圍。酒足飯飽之余,坐在離柜臺最近位置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個時髦的女人,一開始本以為她在等人,可轉眼她正一個人對著那口冒著熱氣的鍋戰斗了起來。那期間我注意了她幾次,仍舊是一人,興許在我們大眾眼里,這不該是一個缺伴兒的人設。可直到我們離開她似乎還正吃得酣暢。當時覺得十分詫異,一個人的火鍋有滋味嗎?
想來店家還不會因為你‘‘單槍匹馬’’來吃東西,而讓洗碗工給你露一手。味道都是一樣,只是品的人千差萬別。有滋味或是沒滋味,終是取決于自己。所以,我想獨食者的難處在于你是否習慣了如此的生活并且愿意去接受這樣的自己。沒文規定"幾人同食"才可為食,那只是內心那不為人知的小黑人在作祟,也許在渴望陪伴,也許在同周遭的熱鬧非凡作對比之后,生出一種被遺忘的情愫。
寫到這里,有些無從下筆了。原本我對“獨食者”的設定是找準自己的生活狀態,讓自己有所適從。但,好像無法說服自己遺忘“獨食者”的孤獨,哪怕是一瞬。古人的“民以食為天”道出了食物占據了我們生活的一大部分,在這一大部分里如果我們都是“獨食者”,那在美味的食物也會變得冷淡。所以,春節的團圓飯才有那特別的意義了吧,所以一個人的生日沒有人分享蛋糕顯得落寞了吧。
可能每個人都是或曾是“獨食者”,當然,我也是,雖然沒有勇氣一個人跑去吃火鍋,但我也好好在家煎了個雞蛋煮了碗小面,生活是自己的,你希望它過成什么樣,它就會過成什么樣。最近時常用“相信自己的每一段經歷,在后來也許就會成為自己寶貴的財富”來鼓勵自己,我想后來“獨食者”們會感激這一段清寂的日子,讓自己學會了獨處,然后將生活過的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