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簡譯: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像絲帶一樣迤邐飛上云端,連綿起伏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羌笛吹起哀怨的楊柳曲,玉門關外,春風不度,不要埋怨春光遲遲不來。
此詩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
王之渙雖出身望族,但自曾祖輩以下,仕途均不顯,他則以詩名世。尤其是這首《涼州詞》被清初詩人王士禎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在梨園歌姬心目中,勝過王昌齡和高適的名作,遂有“旗亭畫壁”的佳話流傳至今。據推測,這首詩應該創作于詩人賦閑在家的開元年間(727—741),詩人是否到過涼州史無明文,詩句卻有令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有人認為此詩屬諷喻詩,有感于對君恩不及邊塞,不識邊地之蒼涼開闊,不知常年駐守邊疆將士思鄉之怨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