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300天又要過去了,教育行走一起寫吧第3期挑戰也要結束了。
記得第一期挑戰的時候,偶爾還有忘記日更的時候,不過有10天的機動彌補機會。在第二期挑戰期間,雖然偶爾也會忘記,但我購買了會員,因此可以進行彌補,這樣第二期挑戰就圓滿成功了。
至于這次第三期挑戰,我同樣購買了會員,雖然剛開始也有需要使用會員補卡的時候,但整個挑戰期間,幾乎沒有間斷過。也許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吧!習慣是讓人受用的。在簡書平臺日更已經堅持快五年了,的確也形成習慣了。
教育行走300天寫作挑戰,是陳秀玉老師發起的。挑戰成功的會給予獎勵,獎勵是優先參加教育行走。2020年和2021年因為疫情,教育行走放在線上舉行。2022年索性停了一年。對于部分堅持挑戰并且成功的人來說,挑戰成功了,但并沒有參加教育行走。似乎有些遺憾。
經過四年的等待,今年終于有線下教育行走了。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教育行走需要自費食宿,并且還要支付300元的資料費。應該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之前的教育行走是免食宿的。住的是學校寢室,吃的是學校食堂。今年都要自費,因此有部分人會認為參加挑戰并沒有意義。因為他們會認為似乎沒有得到什么,似乎的確如此。
從挑戰的結果與獎勵來說,無論是前兩期,還是這一期,對于很多人可能并沒有得到什么。但是,如果轉念一想,或許挑戰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就是一種成長。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因此選擇不同,當然結果也不同。那么堅持的意義也不同。
第3挑戰初期有70多人堅持挑戰,最后只有40多人堅持,堅持成功的有47人。總體來說,挑戰是成功的。對于挑戰成功的人來說,意義已經不在于當初許下的獎勵,而在于在堅持過程中養成的習慣,以及因為堅持而練就的一種堅強和對堅強的自我認可。自我認可才是堅持最大的意義。
對于我個人來說,堅持最大的意來自于2018年和2019年。堅持讓我認可了自己,因此生命充滿了活力。在這三期挑戰中,我與大家一起前行,一起努力,也更加堅定了自我。
或許,要做的事越來越多,慢慢感覺到最近兩年雖然每天都在堅持寫作,但寫出來的東西似乎價值不大。尤其是今年,自我滿意的文章聊聊無幾。記得在2020年下半年的時候,我非常忙碌,但寫得東西也非常有意義,真實地記錄了我生命覺醒與成長的樣子。
反觀這兩年,尤其是近一年,寫的東西太膚淺,似乎價值全無。我不禁想,應該是缺乏專業閱讀,也缺乏專業寫作。
在過去的三年中,由于參加了新網師學習,因此會堅持完成作業,一路下來寫作還是不錯的。如今,新網師畢業了,本學期選修了一門課題研究,多數作業都是之前寫過的課題研究內容,因此原創的作業很少,這就導致本學期原創的文章少之又少。
自我感覺,寫作已經進入低谷,我該如何找到突破口呢?
首先,仍然是堅持。堅持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堅持,才能使習慣成為習慣。也只有堅持才能讓自己與他人具有最為本質的區別,也只有堅持,才能彰顯自己還是自己的榮耀。
其次,堅持,讓自己擁有好的習慣。一個擁有寫作習慣的人,會收獲很多。比如,當自己有些許想法的時候,就會主動自覺地把它寫下來。再如,論文寫作,論文發表,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等,都會有寫作的意愿,只有這樣才能不停地有教學成果產出。
再次,至于該寫些什么,的確需要思考。比如,可以致力于課題研究,多寫寫課題申報書和課題報告,當然也可以嘗試撰寫國家級的課題申報書,如果能立項的話,一定是榮耀之至,也屬罕見。這就需要多多學習。因此我準備購買一些書籍。一是胡新穎老師在“中小學課題研究”課程中向大家推薦的兩本書籍——《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十八問(案例篇)》《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十八問(方法篇)》。二是吳憲章主任推薦的基本好書——《做個研究型教師》《怎么做課題研究?》《教育研究定量、定性和混合方法》《跨學科課程20個創意設計》等。有了這些書籍,就有了豐富的課題研究精神食糧。相信經過努力,國家級課題總有實現立項的機會。
除了寫課題研究方面的文字,還可以把寫作的方向瞄準論文寫作或者教育敘事。下面就是5月9日寫的一篇教育敘事。每一篇教育敘事既是對自己教育教學生活的記錄,也是自我反思的印記。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成長,更是一次歷練。
2023.5.9
今天下午終于試上了。結果是出乎意料的糟糕。
后天上午就要去景德鎮市參加教學技能大賽課,今天才不得已試上,實在有些準備不充分。不過也不是故意不充分。
雖然上課這件事是4月5日定下來了,至今一個多月,按理說早就準備好了。說實在的,心里并沒有想著要上得如何好,以便沖進省賽。心想,上一上就行,拿個市級獎就可以了,也是非常不錯的。
盡管主觀上是這樣想的,但不代表就一定這樣做。按理說總要好好準備,但實在沒有什么準備。的確有些忙。就說這兩天吧,本來準備周日好好捋一捋怎樣上的,但臨時嚴主任要求讓我寫專家團隊工作室階段性工作總結。所以只要推遲一天。所以昨天晚上才厘清頭緒,今天下午試上。結果問題百出。
至于在最近的這個月里,我也是實在沒有閑著,一是組建了13個省級課題組,二是修改了規劃課題結項研究報告,三是達成了與《江西教育》雜志社的協議,四是整理材料晉升副高級職稱,五是督導迎檢材料準備,六是推進了嚴劍專家團隊工作室建設,七是說服樂平市教師發展中心立項規劃課題,八是學校運動會。大事小事,的確不少,所以根本沒有時間與心事放在這節課上。
但總不至于完全不準備吧,所以,昨天晚上準備了教案,今天上午準備好了一些其他準備工作,尤其電腦筆記本的準備。為了不至于手忙腳亂,叫了吳巧萍幫忙,設置好網頁,以便上課時學生可以直接登錄。
今天下午試上問題多多,主要原因來自于學生對電腦的操作。于是立馬更改策略并做出決定:一是明天下午去景德鎮與學生對接,讓學生熟悉一下電腦操作,起碼不至于課堂表現無法把控;二是大大刪減上課內容,降低難度。昨天晚上我還是盡可能按著課本來,現在我決定從低處入手。畢竟,我這是一節編程,其他人都不上的課。從這個意義上,我有一定的說話權,甚至說是一種權威。所以我覺得自己說了算。
為了萬無一失,今天晚上又檢了每一臺筆記本電腦,并進行了充電,同時在每一臺電腦上進行編程試驗,以便發現一些什么臨時性的問題。在檢查的過程和試編程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備課。
現在決定明天上午再試上一下,下午與學生對接,晚上再來定教學設計。
希望后天上午的課不會那么難看。當然如果能得一等獎那是最好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