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問她:“分手后還能不能做朋友?”
她說:“能。你看我不就是么?在我心里這個人已經不再是那個我愛的人,現在說他像個遠房親戚也好,叫做個朋友也好,卻再也不是那個人。如果說歲月是條河流,此岸是現在,彼岸是過往,那么那個愛人和那個愛著他的我都已經被完完全全的放在了彼岸。我們曾在那里劈柴煮飯,耕田建屋,后都在熊熊的愛恨里燃成灰燼,連同那些歡笑與眼淚。站在此岸望彼岸,看那裊裊青煙,如夢如幻,像是別人家的事,與己再毫不相干。終于懂得了那個詞:“往事如煙”,風過即散。而留在這里的只是倆張相似的面孔,不同的他和我。”
“連他都對現在的我有點驚訝呢,他只認識那時的我。”
她說能。我信她能。
她是個內心界限分明,親疏拎得清的人。每段關系,都要走到盡頭去看看,毫無保留的,用盡全力的,直到在那里再也看不到我們,有的只是你是你,我是我,再也無法攜手一起走下去,余生再無所惦念。
也有朋友猜測現在還單身的她,是不是還是放不下舊愛。那樣轟轟烈烈的愛,大概不容易放下。但這,從來不是我擔心的點。我知道她放得下,也放下了,個性使然。最重情的人往往也是最薄情的那個,給到沒得再給就不給了扭頭就走。
但是,又確實自上次她分手到現在,這么多年,我們親眼目睹一個個大好青年沖上去,又一個個的敗下陣來。有的的確優秀歸優秀確實不是她桌上那盤菜,但有的,明明就是她一直想要的那個他啊!卻還是被趕跑了。為什么啊?!
你問她這個怎么不行,她說感覺不對;那個怎么不好,她說不喜歡人家的嘴角。實在找不出理由來,就說緣分還沒到。真是急死一旁親朋。
就算她把一個人的生活也過得風生水起,充實豐富。但是女人的年華啊!真是經不起歲月的蹉跎,年歲的一年年增長,你的選擇就真的越來越少。李宗盛不是唱了么?“當你發現時間是個賊,它早已偷光了你所有的選擇。”別說什么你越來越好選擇就越來越多這樣的風涼話,有些雞湯灌得你只會眼高手低。一個有魅力的女人,的確會引來男人們的前赴后繼,征服欲嘛!可是有時候并不是你的魅力越來越高,男人的征服欲也越來越強的,當你的魅力值超過了他的那個可控范圍,這本身就違背了征服的本質,就會讓人望而生畏。
但是,美了一輩子活得比長得還漂亮的好萊塢女星海蒂拉瑪也說了:“我不需要個在我面前自慚形穢的男人。”,木木大概也不需要。可是,如果你的心就真的百煉成鋼,活脫脫就是塊鐵塊兒刀槍不入,老娘就喜歡自己活著也就算了,怕只怕你外強中干。
在這個世界,男女之間,有男人為了接近美女而降低自己的智商去搭訕的,也有女人為了照顧男人的面子而卸下自己的強悍的。透過現象看本質,最終男人會私下來跟你講:“一次倆次還行,時間長了誰受得了他媽的這么蠢。”也會有:“他看著挺強勢的,其實還挺細心體貼的。”你總得要給別人去看本質的機會不是?
關于木木的這個問題,我一度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也跟著她的思路走:“大概那個對的人還沒出現吧!”直到后來隨著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以及在對她的一次次“采訪”中隱約,似乎抓到了那個癥結。
木木是一直跟著奶奶長大的,父母之間關系也并不好。一直到上高中才被父母從鄉下接回城里留在父母身邊讀書。在這之前也就是隔三差五的父母到鄉下看望下她,給她送些換季的新衣服,給奶奶留些生活費。她和父母之前的關系是疏離的,心里知道那是自己的父母,他們之間有血脈有羈絆還有愛,可就是想靠近又不知怎么去伸開手。尤其是后來她又有了個弟弟,而弟弟卻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她曾經和我講過說:“小時候,覺得爸爸媽媽弟弟他們三個才是一家人,而我是個外人。不過還好,奶奶很疼愛我,所以我也并不缺愛。”彼時我不懂,我覺得她說的對,而且她現在和父母弟弟的關系也很好,一家人和睦,家人也對她關愛有加。她是不缺愛,也不缺愛的能力。在愛的關系處理上,似乎也看不出什么不妥當,愛的時候全力付出,出現問題就及時止損。如開篇時說的那樣,倔強、果敢,她愛的也都是愛她的,也算是心想事成。
可是啊,一個人性格的養成,安全感的獲得是和他成長過程和父母的關系以及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在父母的關愛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并且父母之間關系良好,他會更懂得愛與被愛,會自信、自強、具備良好的耐挫力,會獲得很好的安全感,更容易信任別人,不吝付出。相反,你的心里會有個巨大的黑洞存在,似乎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去填補它,又怎么都不夠,沒有安全感,敏感多疑,要么性格會懦弱,要么會自我防衛過度表現出過分的強悍。誠然,當你長大,隨著知識的獲得,社會這所大學也會給予你修復自身的能力,能夠克服一些在原生家庭所養成的性格缺陷,但你得意識到這個缺陷,然后去接納它去修補它直至根除,這需要一個意識到,然后積極的去面對的過程。
木木就是這樣,在一切看似完美的的表象下,掩蓋著一副七瘡八孔四處漏風的軀體與靈魂。她看似八面玲瓏,好人緣,家庭關系良好。每次談戀愛也完全不懼怕付出,甚至可以說愛的能力爆棚。而這,正是她的問題所在,因為年少時父母愛的缺席,在她成年以后,把這種對愛的渴求就投射到了另一半的身上,她努力付出,甚至不求回報,直到用盡了全力依然發現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或者對方是個錯誤的對象,就會生發出一種類似惱羞成怒的決絕,轉身轉的干脆、干凈。硬生生的切斷這段關系,自己比對方還疼。
理論上來講,我們的機體、心靈是可以被修復的。
你所有的選擇都是你內心的投射,你會被哪類人吸引,并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你潛意識的選擇。這在受傷體之間最容易體現。你會被和你有著同樣氣息的受傷體質吸引,仿佛遇到這樣的人他就會懂得,會惺惺相惜,會和你抱團取暖,你對他源源不斷的愛的輸出是輸入到另一個自己,他獲得就是你獲得。可是,他畢竟不是你,人的能量有限,這種補償心理并不能夠長久的持續下去。何況,倆顆受傷的靈魂,誰又能安撫得了誰呢?倆個都不懂愛為何物的人怎么能夠好好地愛呢?就像倆個不懂柔軟相對的刺猬,擁抱得越緊刺就扎的越深傷的越痛,直到不得不放手。
這個時候,個性越倔強,越一條道走到黑。跟頭會摔得越大,直到再也爬不起來。
我親愛的朋友木木,她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父母的種種無奈,無意中傷害了她,而成年后在一段段飛蛾撲火的感情中戀人們又傷害了她,她受傷了這樣的事實,卻被理性覆蓋在一片現世靜好的表象下。父母是愛她的是事實,先狠心走出戀愛關系的人是她也是事實,而她確實是受傷了這也是事實啊!
這是一副多骨諾紙牌,兒時父母愛的缺席導致了她的缺愛與對兩性關系安全感的喪失,成年后試圖在另一半身上找到缺失的愛卻反而更遍體鱗傷,潛意識防御機制啟動,于是開始怕了,拒絕任何親密關系的,再出現的人怎么都不對,對了也要找出不對。這一切都在掩蓋一個真相:真的受傷了。
那該怎么辦呢?
要不畏光!不要用手去擋住光明,要去接受它走向它適應它最終成為它。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就要用它去尋找光明。
再一次見到木木,寒暄過后,我盯著她的眼睛握著她的手問:“你為什么就是不愿承認自己受傷了呢?”木木楞了一下,然后淚如雨下。
我想,她沒問題了。
終有一天,她遇到一個通體發光的好男人,她會接受他,與他十指相扣,讓他用溫暖與愛,這世上最好的良藥將她治愈。而她,將是那朵開在陽光下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