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書萬里憑誰寄?過盡飛鴻矣。柔腸已斷淚難收,總為相思不上最高樓。
夢中應(yīng)識歸來路,夢也了無據(jù)。十年往事已模糊,轉(zhuǎn)悔今朝兮薄不如無。
今天之旋,曷其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看見過華燈初上,目睹過煙火闌珊。這一路,走的太過艱辛。悲歡離合,浮沉聚散。人的閱歷全都寫在眼睛里面。
我的眼神從清亮到渾濁,所經(jīng)歷的不過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和一段又一段的分離。
忍別離,不忍卻又別離,托鴻雁南去,不知此心何寄。
——《紅顏舊》
為何人的一生總在不停分離?
曾沿著雪路行走,也曾想過是否找人同行,這一路踽踽獨(dú)行,我走的太冷,也太過孤獨(dú)。怎樣度過一生才能盡量避免遺憾呢?我至今都想不明白,為何所有事情我都愿意盡力爭取,偏偏除了愛別離。驀然回首,仿佛就能看見笑如暖陽,于是我便決定每一寸朝暮都經(jīng)歷,每一杯雨露都品嘗。怪只怪那些輪廓美得不像話,我必須忍住了眼淚才能看清。
人的一生仿若筵席。每一次的盛宴都令人期待,衣香鬢影,魚龍漫衍,人間韶華,風(fēng)光無限,但到最后總不免牽扯出一絲感嘆。余人盡散,遍地荒涼,一望無際,與之前的繁華又僅隔須臾。來來回回的歡聚離散,以及觥籌交錯間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走過的路,唱過的歌,喝過的酒,都在時光的罅隙中流轉(zhuǎn)而消逝了。因此勝地不常,盛筵難在;蘭亭已矣,子澤丘墟。那最后的曲水流觴便是一種象征,代表了生命里已然洞悉卻無可奈何的分別。
我曾試著拋卻思緒與情感上的貪嗔,然而卻有太多的現(xiàn)實(shí)的眷念。對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牡唬谀壳斑@一時期,我恐怕永遠(yuǎn)也無法做到投身其內(nèi),是個永遠(yuǎn)的局外人。
不過我會開始尋思與回味曾觸動我的片刻與瞬間,讓我留念,讓我澎湃,沉溺與世俗的瑣碎,并為之落以涕淚。就像此際,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信筆隨書,每一番記憶都是動人的意念,每一句話語都刻骨銘心,而那種遠(yuǎn)去的感覺孤獨(dú)而寂寞,是一瞬而永恒。
《舊約·傳道書》說:“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yuǎn)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fēng)往南刮,又往北轉(zhuǎn),不住地旋落,而且返回轉(zhuǎn)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何處?!?/p>
這是我一生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