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主題閱讀
不要將書以本為單位讀,而是看成一個個章節(jié),一個個主題。
這樣就不會糾結(jié)于將全書讀完,很可能為了研究一個主題讀了好幾本書的相關(guān)章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
002 資料的優(yōu)劣
我們先是遇到問題,接下來才有相應(yīng)的解決方法。好的資料遵循這個思路,重背景和過程。
壞資料恰恰相反,一上來就講技術(shù)細節(jié),沒有思維過程。
003 疑惑感
在翻看一個解決方法前,不妨“用力”地想想自己的思路、解決方法是什么。
越困惑,思考的越多,對解決方法的印象就越深刻。
004 過濾閱讀
心里先將內(nèi)容劃分為問題、方案、例子。
如果是解釋一個現(xiàn)象的,劃分為什么現(xiàn)象、解釋、理由、例子。
其他的內(nèi)容很大程度是作者的旁征博引/與主題無關(guān)/冗余的例子。
005 看不懂時
多看幾遍。(大腦工作記憶有限,可能第一遍有些點沒注意到)
概念不懂就去查。
可能和作者表達順序有關(guān),往下讀可能就明白了。
006 選書
看作者、目錄(結(jié)構(gòu)是否清晰)、Amazon上的評價、樣章。
007 essential knowledge
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判斷與決策的方法。
Critical thinking。
008 體驗
我們其實是很難做到感同身受的。
有些事親身經(jīng)歷和聽別人說是完全不一樣的兩件事。
009 改變習(xí)慣的tips
將自己理解的/書上看到的/聽說的那些你認為正確的事寫下來。
經(jīng)常翻閱。
因為書寫的過程大腦就進入理性分析層次,效果更明顯。
010 不需要經(jīng)歷也能明白
這是理性的力量。
我們不需要把所有的坑都踩一遍才能獲得經(jīng)驗,也可以嘗試從別人跌倒的地方跳過去。
有時候,我們也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