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VIP群打卡
??第五章:《高質量溝通》
第二節:“無痕”是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幫孩子復盤情緒。
??解讀:幫不是代勞,而是引導、引領、輔助,孩子是主角。
幫孩子復盤情緒就是要實現讓孩子自我療愈,提升抗挫能力。
?第5章里面的內容特別多,而且很詳細,實際上就是落地:
落地的方法,
落地的思想,
落地的能力,
具體的細節。
?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用心解讀,不要怕他內容多墨跡!
王女士帶著兒子和女兒在游樂場玩耍……王女士不知道自己的處理方式對不對?
?通過案例的第一段內容看出:父母包攬庇護的太多,孩子的情緒無法表達,也無法處理人際關系,也就導致孩子久而久之變成一種內向的孩子。
我問王女士:“那個孩子動臺球的時候,你兒子是什么反應?”
她說:“他應該挺生氣的。”
?媽媽猜的,主觀、我認為、我覺得。媽媽包辦了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抱怨會增多的。
我說“生氣是他告訴你的嗎?”
她說“那倒不是,我就是看到他的臉色好像是很不高興的樣子。而且我兒子性格內向,平時就算很委屈也不說出來。”
?一個媽媽這么強勢和包攬孩子,孩子能表達出來嗎?他不給孩子機會。
我問“為什么孩子平時受了委屈卻說不出來呢?”
王女士想了想,猜測說“大概是這個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吧,我也不知道”。
?被相信的孩子更獨立。獨立思考是孩子獨立的重要能力,父母干預的多,干涉的多,孩子就不獨立。
教會孩子“復盤”是養育孩子重要方法。
教會孩子復盤: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你幫他做事不如你教會他自己做事。
復盤,按照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敘事”。
復盤三步:
??回顧事件,
??反思問題,
??改進方法。
如果一個孩子可以精準的描述自己的感受,事件的過程,那么這個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就一定很不錯。
一:語言復盤對于宣泄孩子大有裨益。
標題總結(敢于說)
語言復盤,就得敢說。
學會表達,表達即療愈,而不是帶著情緒表達,是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是描述出來,不是帶著憤怒的情緒去表達,去看待這件事情。
語言復盤,就是用語言復述事件發生的過程,沒有情緒啊,同時也意味著開口說話,講話,是“表達”自己的過程,而表達本身就具有療愈的作用。所以我們會用“表達性療愈”這門課程。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當有負面情緒時,非常生氣或悲傷的時候,如果找到一個人聊一聊天,似乎自己就沒那么難受了。這正是語言表達的重要功能之一。
?表達的過程會理清事實、判斷是非。
表達既療愈,既是感受別人給到你的傾聽、信任和肯定,同時也是自我察覺、自我反省、自我改變的一個過程。
復盤三步是:回顧、反思和改進。
?才能更好的去懂得表達即療愈來描述事件的過程,也是認清事件的過程。
從這個角度來說,讓孩子學會敘述,對于抒發孩子的情緒具有積極作用。一個孩子能夠流暢的傾訴,就意味著他有能力宣泄。
為啥聽孩子說?
因為如果你給孩子錯誤的暗示,你為什么不開心,孩子就會帶著情緒說。你怎么看這件事,孩子就會去描述這件事情,而不摻雜自己的好情緒和壞情緒。
案例中,王女士說,她的兒子性格內向,遇到委屈憋著說不出話來,正是因為很大程度上她沒有獲得“傾訴”這個有效的渠道。
為啥沒有獲得傾訴?
?因為媽媽說的多,沒有給孩子說的機會,我們要做會傾聽的家長。
對于孩子來說,從牙牙學語到聽故事、讀繪本,實際上都是在潛移默化的培養他敘事的能力,從孩子與父母之間最簡單的對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學舌能力,就等于給孩子插上了一對管理情緒的翅膀。
?什么意思?
復盤情緒就等于在管理情緒,是化解情緒、療愈情緒的一個重要功能。
?父母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學舌能力,就等同于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學會習得。
所以父母就要多給孩子講故事,去分析問題,而不是講道理,去指導問題。
??講道理不如講故事,
??講故事不如孩子去經歷做事。
?讓孩子親身感同身受。所以對于語言復盤,對于宣泄情緒大有裨益。
敢于說也就是聽孩子說。
那怎樣培養孩子復盤語言復盤?
??接納、尊重,
??積極、傾聽,
??鼓勵、表達。
當他說一半的時候,別打斷,你鼓勵他,他才繼續把它說完。有的孩子前期表達一件事情時候,可能表達不好,你別盲目的打斷,會影響孩子。
??榜樣、教授
?我們做榜樣,教授孩子方法,讓他去繼續思考,繼續傾訴,繼續把它表達完整。
二、學舌是培養孩子內在綜合能力的基礎。
總結:有能力說。
首先,學舌本身需要記憶能力,孩子復述事件的過程,就等于鍛煉自己的記憶力(表達綜合能力,首先你記憶力要好)。
其次,故事本身有內在的邏輯可尋,鍛煉講故事的能力,無形當中也鍛煉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了孩子的記憶力,鍛煉孩子的邏輯能力)。
第三,那在復盤描述的過程中,原本混亂的思緒得以澄清和梳理,對于孩子重新解讀事件很有幫助(澄清和重新梳理)。
第四,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緒和需。
總結:會表達的好處?
??1、鍛煉記憶力,
??2、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分析總結的能力,
??4、培養增強自信,提升社交能力。
?當一個孩子能思考,能有邏輯性,又會分析,你想想,他能不自信嗎?
?一個自信的孩子:
?社交能力能不強嗎?
?他能不懂得溝通嗎?
?還能內向嗎?
所以這一點也是鍛煉孩子社交能力一個基礎。
?看似在鍛煉孩子說話的能力,復盤情緒,實則也是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再次強調:現在的內容都是非常詳細的,不像前面的,主要講一個大知識點,這個是講具體的實操細節了,所以不要嫌啰嗦,一定要把每一個細節都用心去解讀,不要害怕記不住,你解讀的過程當中就是領悟的過程,我們轉化的時候沒有這么難,但是我們在理解這些知識落地的經驗方法過程當中,要用心,要詳盡,要更加通透,才能夠更好的去實事求是的落地。
語言中的邏輯組織能力在孩子的個體智能開發方面功不可沒。
?個體智能開發啥意思?
?語言表達的好還能開發你的智能。
從孩子從小時候就訓練其“準確表達”的能力,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它是孩子日常交際和作文寫作能力的基礎,它對寫作還有關系的(你表達能力強,邏輯思維縝密)寫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這種訓練,會使孩子的思維更為敏銳,同時可以增強孩子日常交際的信心。因為準確辨別詞義是一項艱巨的智力訓練。
?辨別詞義在文中到底什么意思?
得根據你的邏輯能力,
得根據你的思考能力,
你才能更好的去分析和梳理。
他能幫助孩子弄明白到底在想什么,到底需要什么,這也就是我們提到培養孩子內在的綜合能力。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說”這個能力,沒有說或者不會說,不僅影響人的人際溝通的質量,對孩子自身能力的培養也有損失。
?所以現實生活當中,要多給孩子創造表達自己,說自己,聽孩子說,就是在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增加孩子自信心。
第三,家長需要把說的權利還給孩子。
總結:讓孩子說。
別打斷,別插嘴,前期別著急替孩子講道理。說中期,孩子表達的時候你別打斷他,去誤導或者是誘導。
有的家長太著急了,當孩子還沒有說出來的時候,家長就懂孩子的意思了,實際上你沒懂,有的時候你都是誤判。
也有的家長本身有大量無法消化的情緒,他們自己的表達欲望非常強烈,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扼殺孩子“表達”能力。
?尤其是強勢的那一種,對孩子過度的期待或過度的關注,會影響孩子表達能力。
前者是包辦替代,是對孩子自主表達能力的阻斷,后者是制造噪音,給孩子無形當中制造了表達的恐懼。
?他不敢說,沒信心了。
總結一句話:替孩子說和打斷孩子說都是錯誤的,都會影響孩子不會說,所以要讓孩子說。
在案例中,媽媽看到孩子有不高興的表情,馬上替他解決麻煩,而且還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不會表達。
?對孩子一種暗示和懷疑。
媽媽的這種想法,潛臺詞就兩個:
?一不相信孩子有自主表達情緒的能力,
?二包辦替代。對孩子的情緒過于積極,搶先替孩子發聲。
其實并沒有真正的幫助孩子療愈,實現無痕。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對于孩子“過分體貼”,比如孩子還沒有開口說“渴”,媽媽就主動詢問“是不是渴了”,這樣孩子就只需要點點頭或搖搖頭就可以了,無形當中,就不需要說話了,“懶”孩子也就培養起來了。
懶得說,不想說。
?所以這一段的內容來告訴我們什么?
?父母包辦替代和著急幫忙打斷孩子,干擾孩子,都會影響孩子的表達和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的。
如何培養?
??父母少說多聽,
??鼓勵孩子,
??肯定孩子,
??培養孩子,
??影響孩子。
?這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鼓勵孩子表達,家長需要克服自己的表達欲,克服自己看著孩子說不出來的焦躁,把說話的權利還給孩子。
?第三點:說話的權利給孩子,就是讓孩子說。
如何讓孩子說?
??不包辦,孩子才有自信,
??不打斷,孩子才會有自尊。
第四,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梳理情緒。
幫助孩子梳理情緒,不是你去給孩子梳理情緒,你幫他,讓他自己梳理情緒。我們可以理解為引導孩子說。
按照“幼兒八問”的思路,幫助孩子疏導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梳理情緒的前提就是給情緒命名,就是確定你是什么情緒,找到來源,也就是清晰準確的描述自己的情緒。
?一句話:幫孩子梳理,不是替孩子梳理,孩子才是主體。
比如說,那個小朋友動我的球桿,我很惱怒。比如說,那個小朋友動我的球桿,我很好奇他為什么這么做?……孩子清晰的對自己的情緒命名,也就意味著清晰的感知到自己的情緒來源是什么,只有先知道自己“怎么了”,才可以接下來的行為。
?先找原因,先找情緒從哪來的?到底是什么情緒,而不是一問三不知,就是不開心,這不就是不會表達嗎?
其實一定是有原因的,為什么有的人你找心理咨詢師去咨詢,心理咨詢師傾聽,提問,引導,最后才確定是不是這樣的。
?我們很多成年抑郁,就是不會表達情緒的人。
家長可以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幫助孩子捋清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用“我感覺不舒服”這種模糊的描述或錯誤的暗示,這是不對的。然后再以詢問的方式引領孩子去思考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以下思路:
總結:先因后事,再方法,先找問題的原因,再分析事件的過程,最后找方法。
他做了什么令你不開心呢?
?這就是引領式的提問。
哦,因為他動了你的手桿。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他動你球桿這件事情的呢?
哦,你認為球桿是你的,或者你正在玩,其他小朋友應該排隊……是這樣的嗎?
哦,那除了他故意給你搗亂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比如說無心。
哦,也許是他很想跟你玩?這也的確很有可能,那你要不要求證一下呢?
哦,在這件事里,你希望對方怎么做會令你比較舒服呢?
哦,那你可以怎么跟那個小朋友表達你的意思呢?
哦,如果你這樣表達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
還有其他的方式嗎?
用這種方式會不會更好呢?等等,
?他用了很多 “哦”,是中性的。
就是不帶著好壞,不帶主觀的評判。
?所以提問是引導,不誘導,不誤導。
這是我們要去做的,給孩子表達權力,引導孩子去梳理情緒的一個重要方式、方法。
通過一系列的引領,家長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問題,更全面的看待問題,除了孩子自己的理解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以及主動思考自己應該怎么去處理這件事,最后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執行。
讓孩子主導,全面思考看待問題要客觀、全面。
這樣就避免了對孩子情緒的包辦和替代,直接替代孩子趕走那個小朋友,也發動了孩子自身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后鼓勵孩子“試試看”,讓孩子帶著篤定和勇氣去嘗試,同時,通過多種情境的“提前演練”,就是你提問的方式,假設的方式,也豐富了孩子認知的結構,這樣也就在無形中教給了孩子化解情緒的方法。
?幫助孩子去梳理情緒,就等同于讓孩子全面的看問題,讓孩子豐富自己對待問題的解讀方法,換位找到情緒的根本,然后去療愈自己。
總結:如何引導孩子梳理的情緒?
??幫孩子梳理,找原因,
??讓孩子主導,找方法,
??自我化解和療愈。
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
培養了孩子自尊心,
培養了孩子自信心,
培養了孩子成就感,
?孩子的社交能力:強,
?孩子的療愈能力:強。
幫孩子復盤情緒:
??敢于說、
??有能力說,
??讓孩子說
??引導孩子說。
復盤情緒是干嘛?
??幫孩子分析問題,找原因,
??讓孩子自己去重新捋清一個邏輯,
??找到正確的認知,去化解。
??自我化解和療愈。
?無痕是最高境界,無痕是最高質量。
明天晚上內容是什么?
?父母不帶評判的去表達,孩子由思考到說到最后父母來說,就是求同存異,達成共識,這是既是尊重,又是平等,也是同頻共振,也是我們說的溝通高質量。
?再次強調,本簡內容對于我們父母穩定情緒,接納情緒,引導孩子,思考表達,自我療愈,落地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
?所以我們必須反復學習,反復思考,反復整理,反復復習,才能更好的真正的提升自己跟孩子溝通的能力,接納孩子的能力,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去處理問題,獨立去自我療愈的能力。
?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
《做情緒穩定的父母》第五章《高質量溝通》幫不是代考,在文中就是引導、引領、輔助,孩子是主角,幫孩子復盤情緒就是要實現讓孩子自我療愈,提高抗挫能力。
獨立思考,是孩子獨立的重要能力,父母干預的多、干涉的多,孩子就不獨立?
教會孩子復盤,是養育孩子重要方法?
授人以漁,
? ? 不如授人以漁。
?幫他做事,不如你教會他自己做事。
復盤 :
?按照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敘事、就是回顧、就是反思、就是改進。
復盤三步 :
?1、回顧事件
?2、反思問題
?3、改進方法
如果一個孩子可以精準的描述自己的感受,事件的過程,那么,這個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就一定很不錯!
讓孩子學會敘述,對于抒發孩子的情緒具有積極作用。
?一個孩子能夠流暢的傾訴,就意味著他有能力宣泄(聽孩子說)。
?這里面為啥只寫了聽孩子說?
?因為如果你給孩子錯誤的暗示 :
?你為什么不開心?
?孩子就會帶著情緒說?
?你怎么看這件事?
?孩子就會去描述這件事情,而不摻雜自己的好情緒和壞情緒?
?再次強調 :
?現在的內容都是非常詳細的,不像前面的,主要講一個大的知識點。
?而這個是講具體的實操細節。
所以,我們不要嫌啰嗦,一定要把每一個細節都要用心去解讀,不要害怕記不住,解讀的過程,就是領悟的過程。
?我們轉化的時候沒有這么難,但是我們在理解這些知識落地的經驗方法的過程當中,要用心、要詳盡、要更加通透,才能夠更好的去實事求是的落地?
??父母的很多包辦、替代和著急幫忙、打斷孩子、干擾孩子,都會影響孩子的表達和說。
?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的?
如何培養?
?父母少說多聽、鼓勵孩子、肯定孩子、培養孩子、影響孩子,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鼓勵孩子表達,家長需要克服自己的表達欲,克服自己看著孩子說不出來的焦躁,把說話的權利還給孩子?
把權利說話的權利給孩子,就是讓孩子說,這樣理解比較簡單。
總結,如何讓孩子說?
1、不包辦
? (孩子才有自信)
2、不打斷
? (孩子才會有自尊,要不然就恐懼了)
幫助孩子梳理情緒,就是在讓孩子全面的看問題,讓孩子全面的思考問題,客觀一些。
?這樣就避免了對孩子情緒的包辦和替代,直接替代孩子趕走那個小朋友,也發動了孩子自身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鼓勵孩子試試看,讓孩子帶著篤定和勇氣去嘗試,同時通過多種情境的提前演練(提問的方式,假設的方式),也豐富了孩子認知的結構,這樣也就在無形中教給了孩子化解情緒的方法。
再次總結 :
幫孩子復盤情緒 :
1、敢于說
2、有能力說
3、讓孩子說
4、引導孩子說。
拋開文中的內容,我們來思考——復盤情緒是干嘛的?
?是讓孩子分析問題呢,是讓孩子自己去重新捋清一個邏輯,感受其中的換位,最后找到正確的認知,去化解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找到結果,更好的去來理解自己、理解對方、理解事件,最后才實現真正的自我化解和療愈?
我跟大家講啊,關于這個無痕是最高境界,無痕是最高質量來說,這個昨天晚上內容和今天晚上內容重點強調的都是關于情緒的,昨天晚上是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引發孩子思考。
父母不帶評判的去表達,孩子由思考到說到最后,父母來說就是求同存異,達成共識,這是既是尊重又是平等,也是同頻共振,也是我們說的溝通高質量。
我再次強調,本節內容對于我們父母穩定情緒,接納情緒,引導孩子思考表達,自我療愈落地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
所以我們必須反復學習,反復思考,反復整理,才能更好的真正的提升自己跟孩子溝通的能力,接納孩子的能力,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去處理問題,獨立去自我療愈的能力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啊!
而且這是核,整個書的核心內容就是你看你做情緒穩定父母干嘛呀?你情緒穩定你才能夠給到孩子情緒穩定,讓孩子自我療愈,做到無痕,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