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送殯隊伍的哭喊聲以及隆重的葬禮,既感慨人生不過如此,只有逝去的人才得以永遠安息,活著的人每天到哪里都要面對人生的種種,喜怒哀樂,酸甜苦辣。
我向來見不得悲傷的場面,因為太容易被感染悲傷,回來不免要傷神一番,總是努力想要開心快樂的活著,逃避并不代表不存在。被人帶去看這場“熱鬧”的時候,我事先并不知情,當我知道是去看出殯時,我的心暗暗地傷,但卻不好再走了,拉我去的人告訴我“學學怎么哭,以后怎么也會要面對”。我瞪著眼驚訝地說不出來,是啊,走出來的一大隊送殯人群,有幾人真心是因傷心都流淚的,大多大概都是裝出悲傷的表情,哭喊著,或者被現場的哀歌感染了,或者因為要哭,所以想一些自己以前的傷心事讓自己哭喊出來,卻極少極少因為逝者傷心。
人活到一定歲數的時候,都得走,大家都知道這個規律,但是人來世間走一趟,走的時候總要點儀式,大伙早已習慣,送殯回來依然吃喝談笑。
兩旁看這場“熱鬧”的大多是中年婦女,大概女人總是八卦些,又或者是這些女人不需要太忙活,有空出來湊一湊“熱鬧”,我居然也是這群好事者的一人。擋在我前面的位微胖的大媽,還跟潮流染了個紫色的頭發,松垮的臉上跟旁人說著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沉默著,也冷眼冷漠地看完這一切。
我也會想過自己的消失會是什么,我想我不需要那些紙糊的洋樓和轎車,也不需要喧鬧的隊伍中哭聲震天,我大概只需要把骨灰撒向大地,與土地融合,只想安息吧!畢竟那時我已經累了吧!
逝者已逝,活著的人還在奔跑。我辭職回家,逃避了職場的競爭與疲于應付,但是回家帶孩子,我面對的何嘗不是更多,婆家不同的風俗人情,鄰里的好奇看望,孩子的淘氣搗蛋,自身魅力漸漸消失……網上對女人有一句很絕對的忠告“不管怎樣,都不要為男人放棄工作,剛開始的時候,男人心里是歡喜的,因為多了個保姆,但時間久了,就會對女人厭倦。”但是如果是為了孩子呢?
早上的5點多到晚上的10點半,我的時間幾乎都給了孩子,一半歡喜一半憂,當早上醒來,孩子在床上呼叫“媽媽”,然后踏著不平整的腳步投入我的懷里,我一邊享受著這種柔軟的感情,一邊妒忌著職場女人的收獲與成就,也許我是想著既要孩子在懷,也要事業有成的兩全其美吧!
沒有目標的時間讓人過得很盲目,如果不做點什么,也很快就消失了。
讀書、寫字、健身…聽起來很美的計劃,那都是一個人的隨性。孩子時刻搗蛋,我就要時刻專注看他,點點滴滴要周全,十分鐘安靜的時間都難求,他睡著的那會,對于我個人世界來說是那么美好,我擠一點時間看書或記錄一段文字,或與自己的靈魂對對話。
我給了自己1年多的時間,這段脫離職場的日子,我知道了自己該怎么竭盡全力達到那里心中的理想目標,提升自我,實現自己的愿望。生活,我愿品茗芬芳。
這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真的是小事嗎?活著的煩惱,活著的憂慮,每天都要面對,每天都要拿出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