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個你不可能不知道的APP。
2017年5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微信國外內活躍用戶達8.89億,已經超越了中國移動用戶8.49億。
在這紅紅火火的日子里,微信之父張小龍,雖然低調卻也誰都無法忽視。他的出現,讓原來一直處于尷尬位置的“產品經理”的價值性及重要程度大為提升。
打造好產品的心法,用在理財方面,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性的意義。
[1]
做產品,就如推巨石上山,把這塊千鈞之石推上萬仞之顛,獲得盡可能大的勢能。然后在最高點一把推下去,用營銷和渠道減少阻力,把勢能轉化為最大的動能,獲得盡可能多的用戶覆蓋。
“錢”本身并不是資本,只有當這錢能不斷自我增值的時候才是資本。
理財的本質就是將錢轉化為資本,像做產品,將錢累積起來找到合適的高點(產品及時機),一把推下去(進行投入),借助理財的工具及產品,順著趨勢不斷地滾動,實現自動增值,獲得盡可能長久及盡可能多的收益。
[2]
好的產品,首先它設計目標必須明確。
如目前超火熱的共享自行車,他的出現就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如果我們將它的功能延伸到像傳統的自行車可以載物運貨,這已經不是它設計的目標了。
理財,同樣如此。
當手上僅有3000元時,則不應去設定理財要實現年收入百萬的目標。
這樣“宏偉”的目標會讓你遲遲不能行動起來,因為你在內心都不相信;內心不相信,當然就不會行動了。
但是,你看看多少人憑著2元(彩票)就設定了年收入中500萬的目標?所以,對理財目標的定義是決定理財成功與否的首要關鍵。
那么理財的目標怎么定義呢?定義收益率!
如我投資500塊,我實現年化收益率20%,相比于投資10萬收益率是4%,那么你的理財也是成功的。
列舉幾個常規的理財途徑的收益率:
貨幣基金:3%,如余額寶
國債:6%,
指數基金:12%;
股票房產:?(非專業不推薦)
當我們將理財的目標由“收益的絕對值”轉為化“收益率”的時候,你會發現,是否開始理財,和你有多少錢沒有關系,即使你現在省下來200元,也可以開始了,不是嗎?
如果現在投入指數基金,按過往十年平均年化收益率12%來計算,這也是3/5個巴菲特了。你需要知道股神巴菲特在過往5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只是20%左右(在20%~21%之間)。
所以,第一步,你給自己定義的目標是多少呢?
[3]
做產品和科學不同,它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有在現狀下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
還是以摩拜單車為例,科學上是有非常好的材料可以讓自行車做得輕便,比如飛機的鈦材料。但是考慮到投入的成本,采用鑄鐵合金對自行車的支架進行定形,雖然非常重,但顯然是更為合適及更有經濟效益的。
同樣,理財的產品,也沒有絕對正確的。
如我們今天說起就揪心的房地產,在97年之前,國家嚴格控制房地產,并且對北海及海南的產地產進行了嚴厲的打擊。這時候,誰也沒關注房地立。
在2003年8月:國務院明確將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18號文件),于是房產成為了所有人始料不及,而且駟馬難追的投資品。
2003年我看好某市區和市效一處大片的房產,按當時的房價,一平方剛好是我一個月的工資;十幾年過去了,再回頭看當時那地方的房價,一平方已經超過了我現在一個月的工資。
所以,不要去問股市有沒有機會、房地產有沒有機會、基金有沒有機會,即使我現在告訴是個機會,誰也不知道未來怎么樣,任何的投資機會,都是立足于當下,找到適合自己的。
若個人覺得股市風險大,那么就選擇基金;
如果覺得個人操作時間有限,那么也可以選擇國債逆回購;
如果資金經常要使用,那么就存在余額寶,每天掙一個早餐錢,也是快樂的。
所以第二步,找到現階段合適自己的投資理財產品。
[4]
在工程上,常常一個問題得到了解決,所采用的方法會派生出一個新的問題,然后需要再想辦法去解決新的問題,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產品在不斷的更新換代。
首先,從零開始小白式的理財,因對產品不熟悉,所以先選擇簡單的產品,如貨幣基金,類似于余額寶,所以我定義的目標是:月定存2000元,實現年化3%的收益。
01月 2000元 ?月收益5元
02月 4000元 ?月收益10元
03月 6000元 ?月收益15元
….
12月 24000元 ?月收益60元(日均2元)
好吧,這時候我們每天可以有一杯豆漿的收益了。
由沒收益0%到有收益3%,我們挺開心的;但新的問題是,收益偏低了點,那怎么解決呢?
國債(國庫券),年化收益可以達到6%左右,投資10000元,平均每天也有掙到一杯豆漿的錢喲。如果投資20000元,就可以有兩杯豆漿的錢了。
但如果我們又覺得6%不能滿足的時候呢?
我們還有指數基金,約12%收益率;投資10000元,則全年可以有1200元的收益,每天3.5元,嗯,有了吃面包的錢了。
[5]
所以,打造好的產品,是先設定明確的目標,然后在現狀下采用有效的辦法,遇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
個人要著手進行輕松理財:
1. 理財的目標是關注收益率,而非絕對值;
2. 理財的產品,根據市道選擇合適自己的;
3. 不斷優化理財組合,實現有效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