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是將畫在中央的主題逐漸細化分解的過程。把從主題延伸出的粗線(主支)分解成中等粗細的線條,再把每根線條繼續分解成細線。很想學會畫思維導圖,所以,讀了矢島美由希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
作者在這本書中主要講了4個方面的內容:
1.何謂思維導圖 ? 2.思維導圖的應用(日常生活篇、學習篇、職場篇)3.思維導圖的7條規則 ? 4.畫一畫思維導圖
讀完《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解決了我很多困惑。我發現,思維導圖其實很容易就能學會,而且也沒有適不適用一說,它可以應用到各個方面。
思維導圖是一種很好的記憶術。東尼博贊通過畫出從中央主題向四周發散線條的放射狀筆記,來幫助他記憶和學習等輸入知識的過程。通過畫思維導圖,他提高了記憶力,并獲得了很好的學習成績。他說,大腦擁有無限的潛能,而思維導圖便是大腦的使用說明書。
思維導圖是一種整理大腦思維的工具。它將我們腦子里雜亂無章的信息,井然有序地整理在紙上。能幫助我們制定出詳細而清晰的日程管理和待辦清單,并防止信息的遺漏。
思維導圖一種很好的溝通工具。它能清晰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思維模式,通過別人畫的思維導圖,我們能切身體會到自己和他人在思維上的差異,真正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締造出零誤會的優質溝通。
作者在文中一再強調,思維導圖沒有適不適用一說,我們可以按照自己思路隨心所欲地繪制,并把它應用到生活的各個場合。
日常生活篇:
我們可以畫思維導圖,來決定中午吃什么。列出吃午餐所要考慮的所有條件,包括時間、個人喜好、價格、餐館距離等。以此理清思路,更快地找到滿足條件的餐館。
學習篇:
用思維導圖來構思作文。把寫作主題進行延伸分支,把想到的所有關于主題的內容都列出來,構思出寫作內容和寫作順序,使寫作變得更加容易和流暢。
職場篇:
用思維導圖來解決工作上的突發事情。把當前要解決的問題、進展如何以及以后要做什么都列出來,不僅可以有效地跟蹤項目進度,還可以讓所有工作人員了解情況,一起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畫思維導圖的7個規則:
(1)紙張――筆感好的紙張
種類:使用沒有格線的白紙,讓線條自由伸展,不受限制。
規格:A4或A4以上,讓人一目了然。
朝向:橫著擺放紙張。因為我們眼球的轉動方向一般是先看左右,后看上下。
(2)中心圖像
內容:只要用顏色和形狀將中心圖像畫出來既可,自己能看懂就好。不要太追求完美,這樣反而會本末倒置。
大小:一拳大小,直徑5厘米
(3)顏色――五顏六色
不同的主支一定要使用不同顏色,以區分內容。在圍繞嚴重并且嚴肅的問題畫思維導圖時,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或亮色。一則可以掃去消極的心情,二則可以樂觀地分析問題。
(4)分支
形狀:根部粗尖部細,類似于“走之旁”的最后一撇。
大小的區分:從中心圖像延伸的“主支”最粗,首端粗末端細。主支以下的二級分支和三級分支逐漸變細。分出“粗、中、細”的等級。
分支和文字的長度:把分支的長度控制在3厘米左右,可以均衡地承載文字。長度不夠,就再加長。忌分支過長。因為研究大腦的專家說,避免眼睛在認知過程中過多轉動對思考更有利。
形狀:對于剛剛開始畫思維導圖的新手來說,可以按照手掌張開的形狀來畫思維導圖,很有效果。
(5)文字
從中心圖像延伸的線條叫“主支”,主支上的文字要粗一些。而分支上的文字則要細一些。這樣,一眼就能分出主次。
遵守1分支1詞語的規則,既1條分支上只寫1個詞語。
(6)層次化
思維導圖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的層次性。它從主支細化分解出不同的分支,并且用不同的顏色和粗細程度,來清晰地體現出整體結構和層次,突出重要的內容。
(7)TEFCAS――總之先試試看
TEFCAS是“嘗試”(Trial)、“行動”(Event)、“反饋”(Feedback)、檢查(Check)、“調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英文字母縮寫。
先嘗試畫出思維導圖,然后會有收獲和反饋。再進行檢查核實,并不斷地進行調調整。最終,我們能很熟練地畫好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
總結:
思維導圖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但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隨心所欲地繪制,將它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如果只追求“漂亮的思維導圖”,那就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