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附近菜市場里有面包鋪子,路過那里的時候,Jens總會兩眼放光。
他一向告訴我,德國的面包非常好吃,特別是這種傳統家庭作坊的出產,美味無邊。他描述起面包的表情,像在說海鮮大餐。
如果我一提起吐司,Jens就會直搖頭:那根本不算數!
然而對德國面包,我的印象只一點:簡直是石頭。
德國人愛吃的面包,成品是巨大而圓形的一枚,常切開來論斤賣。有厚而硬的皮,內部的面,緊密而硬邦邦。
他們也許以做汽車的態度做面包,所以我吃起來,常覺得在吃一輛大眾甲殼蟲。
在嘗試了不少傳統德國面包之后,我一度放棄了這種食物。
有一次,Jens在菜市場論斤稱了半個沉甸甸的黑面包,起碼有一公斤。到公司廚房,他取出有齒的面包刀,削肉一樣削下兩片,也遞給我一片。
他嚼兩口,陶醉,贊不絕口。問我如何,我嚼兩口,心里蹦出同事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Ist das doch Jacke wie Hose?!
直譯:夾克和褲子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這句無厘頭的話真是令夾克與褲子哭笑不得。
意譯:這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這兩樣東西沒有區別!
半斤八兩。
我很想對Jens說:你買的這面包,和我之前吃的那些有什么區別!還不是硬得跟甲殼蟲汽車一樣!
不過這回的菜市場家庭作坊的產品,使我的舌頭上起了一股淡淡的花香氣。后來,又吃過許多不同的德國面包,竟能吃出不同的香氣。
我終于明白,他們真的是在面包上下了很多工夫。德國有三百多種傳統面包。他們的面包店主們一共向面包專業協會注冊了3000多種類型的面包!
然后,為了與超市里的吐司以及其他不明物種戰斗,他們正在為德國面包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然而對我來說,Das ist doch Jacke wie Hose。實在是太硬了。
不過,他們的小面包(Br?tchen)如果烤得好,倒是很好的早餐,個頭小,內部稍松軟,外皮烤的硬而脆,我挨個試過夾奶酪,黃油,蜂蜜,果醬,腌肉,肉腸,火腿,培根。各具好風味。
有一天,我翻雜志,看到一個圖書銷售排行,其中有一本書名叫做:
Dumm wie Brot.
直譯:蠢得像面包。
意譯:蠢極了。
愚蠢透頂。
殘暴一點大概就是: SB。
我不是很理解,于是跑去問我的德語課老師,為什么像面包就蠢呢?
老師先向我警告,這是非常,非常,非常不禮貌的一句話。沒事不要在德國人面前瞎叨叨。
然后他說,像面包就蠢,大概是因為面包沒有腦子。
我告訴Jens德語老師的解釋,Jens哈哈笑:”聽起來是有邏輯的。但這樣的話,豈不是也可以說:蠢得像凳子,蠢得像桌子,蠢得像……“
我只是覺得,這句話里的面包,大概特指吐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