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和目錄
第二十三回 ? ?墨池莊阿希會三杰 ? ?光明頂教主誅水神
李無智來少林寺只是為了靜一靜心,沒想到引起這么大的波瀾。陽云霄敢作敢當,立即換了旗號。他認為正確的事,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做。陽云霄、范林派人去光明教總部聯絡,但光明教總部一直沒有派人來。此后金宋再起爭端,華州一帶不太平。陽云霄就地組織義軍抗金,少林俗家弟子多有加入義軍者,楊超也辭別方丈,下山投軍。金軍勢大,義軍準備去南方發展,臨行前陽云霄請無智同往,無智沒有答應,繼續在少林修行。
其實陽云霄等人請無智南下時,無智不由得想起在蒙古比武時那位老者的叮囑,他說練南冥神拳者,不宜久居北方之地,南下才是正道,然而無智心頭總感覺有所牽掛。
這一日,無智又去塔林祭拜師傳,見一老僧一邊掃地一邊頌經,怡然自得,如同神仙中人,遂請教道:“師傳,無智愚鈍,想忘記一些事,卻總是難以釋懷。四大皆空,何其難哉?”老僧道:“所謂‘空’,就是要擺脫執著苦海,然而刻意追求‘空’的境界,就成了對‘空’的執著。檀越修習多年,如何這般癡迷?”無智問道:“師傅,那怎樣才是不執著?”老僧道:“人生在世,只不過是佛祖讓你受苦醒悟的一個過程。人的一生其實并不屬于自己,隨遇而安,想做的事、該做的事盡管去做,一任世間之我去執著于俗務,而本心從容自在,這才是‘空’。如果為了追求‘空’的境界,在世間苦苦掙扎,本心備受煎熬,又怎能為‘空’?”
無智似有所悟。
安徽有個墨池莊,幾處石橋,一溪流水,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莊主李行云嗜酒如命,還是位書法高手。李行云平日里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寫字,再或者是左手操壺,右手抓筆,邊喝酒邊寫字。實際上這位李莊主是光明教的人,他的主要使命就是結交江湖人物,引薦武林高手加入神教。陽云霄一行人到達墨池莊,李行云就替他們聯系總壇。
在墨池莊待了兩個多月,光明頂一直沒有回信,這真是急壞了陽云霄。范林卻不然,他和這位楊莊主每天喝酒、論劍,好不開心。
李行云酷愛各種名家字帖,最愛的是虞允文《鈞堂帖》和張旭的《郎官石柱記》。一日酒后,李行云又拉著范林欣賞張旭墨寶。李行云道:“張旭善草書,你看此帖一氣呵成,連綿不斷,運筆遒勁,圓頭逆入,功力渾厚,提按、使轉、虛實相間,通篇章法嚴謹,錯落有致,剛柔相濟,渾然一體。據說當年張旭曾一睹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之后草法大為精進。對了……”李行云說得興起,借著酒勁抽出長劍道,“李某雖無緣見識公孫大娘之豐姿,卻也不惴冒昧,從張旭字帖中悟出一套劍法,請范兄弟指教!”說罷,披衣跣足,舞動起來,口中念念有詞“雷霆震怒”、“江海凝光”、“山色沮喪”、“天地低昂”、“羿射九日”、“矯如龍翔”……這些招式的名字聽起來很有氣勢,可李行云劍法其實很一般,這種氣勢更多地表現在李行云臉上。難得他全心投入,幾乎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讓人好不羨慕。
此前,江湖上有很多關于光明教的傳言。光明教也稱摩尼教,一直被中原武林視為魔教,教中人卻自稱神教。據說入教者男女平等,不食葷酒,死后裸葬。別的教規不好說,單說不喝酒這事,肯定教規沒有或者不是什么重要戒條,不然李行云也不敢天天抱著酒壺。這一點讓范林很高興,因為他這位火正莊副莊主也離不得酒,不讓他喝酒,那還不如要了他的命。
除了喝酒,范林愛說的話題之一就是女人。說起少林寺一戰,無智力敵各大門派的事,不由得又提到麒麟堡主薛濤。說起這個女人的浪勁,范林“嘖嘖”稱贊。李行云哂笑道:“范兄,就因為這,咱們也得拿下麒麟堡,省得范兄天天惦記。”范林道:“想想罷了。搶女人,那還不壞了咱神教名頭!”
“范兄,你可聽說過神教五大信物?”李行云換了個話題。范林道:“不知道。”李行云道:“朝廷無道,各地民眾起事,多打著神教旗號。為了名正言順,都說有波斯神教授與的信物。”“光明頂有嗎?”范林插話,李行云搖頭。“那就是謠言。”范林隨口道。李行云慢悠悠地說道:“光明頂有信物。”“那你搖什么頭?”李行云道:“我搖頭意思是范兄不該如此說話。你以后就是教中人了,怎敢隨便質疑光明頂!”范林很夸張地作揖道:“李兄說得是!”又道,“什么信物?”李行云道:“玄鐵圣火令!這是波斯神教賜予方臘教主的圣物,方教主兵敗后落到梁山好漢手中。朝廷信不過諸位好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有人進讒言,說他們得到‘魔教’神物,未上繳朝廷。之后幾經輾轉,才到了光明頂。”
“原來如此。”范林道,“五大信物,那四件呢?”
“另外四件可就不知真假了,神教之人只是聽說過。第一件為赤焰神刀,這把刀,不見血時,精鋼刀身光滑如水,然而一見血就隱約顯現出火焰圖形,王小波、李順身亡之后,不知所終,傳說為三號人物殷一刀所藏;第二件為玄鐵圣火令,上書‘清靜光明大力智慧’四字,堅硬無比,任何兵器都無法傷其身,與普通刀劍交鋒時,輕輕一格,便可將刀劍震斷,剛才說過,是西域神教給方臘教主的,如今就在光明頂;第三件為青書竹簡,是中土歷任教主譜系名號,后繼者應依照書簡起名;第四件為黃銅地圖,詳細標出中土興旺之地,何處可以設壇起事;第五件為冰絲圣服,底色為白色,上面有紅色火焰圖案,是教主的圣袍。”
“那光明頂有幾件呢?”范林好奇地問道。
李行云道:“不是有幾件的問題,是光明頂只承認一件,就是玄鐵圣火令。它是斟教主的信物,教眾見圣火令者如見教主本人。其余幾件,神教一概不予承認。而且除了赤焰神刀還有些消息,說曾在四川出現過,其它幾件根本沒有任何線索。”范林頻頻點頭。
李行云叮囑范林道:“今天說的話,說完就算了,范兄斷不可再提起。討論其它幾件圣物是犯忌的事,視同判教。”
“這是為何?”范林道。
“這還不明白,神教總壇只有一個,中土神教都必須聽光明頂的號令。”
范林點頭稱是,道:“我覺得這五件東西也是各地神教為了凝聚人心而捏造的,陰陽五行是中土的說法,即是來自西域,怎么會正好是青、紅、白、黑、黃五件。”
李行云嘆道:“范兄,不可亂說。四件是捏造的,玄鐵圣火令是真的!”
“好好好!”范林戲道,“見玄鐵圣火令如見教主,屬下范林,只知道圣火令。”
墨池莊的酒是好酒,還有一樣東西范林很喜歡,那就是豆腐花。那天小丫頭給他端來一碗豆腐花,一勺入口,感覺嫩滑滑的,甜絲絲的,非常好吃。小丫頭沒退下,站在一邊看著范林,大概想聽到夸獎。范林是那種從來不會讓女人失望的男人,不僅大大地夸獎了一番,還調動滿臉的器官配合,充分表現自己受用的感覺。小丫頭十分高興,告訴范林這豆腐花是她自己做的,怎么精心挑選黃豆,怎樣一大早上山去接山泉,怎樣費功夫磨出來,怎樣掌握火候,還說她見過神教教主,教主吃過她做的豆腐花也說好,還跟她聊天,一起切磋怎樣做豆腐花等等,講得好不開心。范林也跟著高興,適時地夸獎別人,這是他的優點。
范林只顧每天與李行云喝酒論詩,把玩硯臺,可謂逍遙自在,陽云霄卻有些坐不住。這也不難理解,那一邊,江湖正派說這一干人等是逍遙派叛徒,這一邊,他們卻連所謂魔教的門也進不去,真是著了魔道。
有人風流快活,有人坐臥不寧,不管怎樣,在墨池莊的日子終于要結束了。這一天,李行云給陽云霄等人帶來了光明頂的消息。李行云人還在門外,聲音便傳了進來:“陽洞主,好消息!”陽云霄問道:“可以上山了嗎?”李行云說道:“明天神教會派有身份的人與你相見,談論并入光明教一事。”陽云霄非常高興,道:“多謝莊主,需要我們準備些什么?”“哈哈哈,陽洞主,這些天你心里著急,李某看得出來。倒也不用著忙,圣使就來咱們莊上,接待圣使的事,李某安頓即可。”陽云霄問道:“不知是哪位護法來?”“李某也不知道,不必多想,明日一見便知。”于是眾人趕忙安排會見圣使的事。
第二天,眾人一早灑掃庭院,安排酒席,用紅紙包好陽云霄一行人名冊,單等圣使駕臨。將近午時,卻見一行三人來在門前,打頭的是李行云,后面跟著兩個姑娘,看著一個是小姐一個是丫頭。陽云霄等人不知來者是何人。李行云上前一步,指著陽云霄向那小姐道:“阿希,這位就是逍遙派陽洞主!”姑娘微笑著點點頭。“阿希,這么個小姑娘,是什么身份呢?”陽云霄正思忖間,李行云招呼道:“兄弟們,快見過神教圣姑!”
“見過圣姑!”眾人齊道。
圣姑點點頭,微笑道:“諸位辛苦了,陽洞主辛苦了!”
陽云霄單膝跪地,道:“逍遙派棄徒陽云霄拜見圣姑!”
“不必行禮。陽洞主,神教內皆是兄弟姐妹,不用如此客氣。”
“謝圣姑!”
李行云道:“阿希,茶飯已經備好,請入席。大家邊吃邊聊吧!”
“好啊。”
陽云霄、范林、楊超與李行云一起陪阿希吃飯,為了方便照應圣姑,李行云請夫人一起用餐。阿希姑娘到底是小孩子,席間話多笑聲多,遠不象剛見面時的派頭。李行云的夫人也象對待孩子一樣照應圣姑,并不生分。陽云霄想,圣姑應該是個好相處的人,剛見面時的做派想來不是阿希本來面目,只怕每句話都是有人教的,但是神教派這么個小姑娘來,是不是有意冷落我們呢?陽云霄無法判斷。
用過午餐,逍遙派一幫兄弟辭別李行云,隨圣姑去總壇。一路上,阿希象個鄰家小妹一樣向陽云霄介紹神教的情況。
“我從小就生活在這里,爸爸媽媽(南方話)都是神教的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病死了,是好心的黃石爺爺收留了我。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姓什么,阿希其實也不是我的名字。阿希是神教一位女神的名字,教主賜我名為‘阿希’,神教的人都得敬我。黃石爺爺是地神,在神教的地位僅次于教主和天神。”
“天神、地神?”楊超問道。
“對。”阿希點點頭,繼續道,“任哲哥哥說,神教斟教主是光明神阿胡拉馬茲達的化身,座下六大護法,分別是天神王乾、地神黃石、水神江南行、樹神柳如風、牧神高寅和火神任哲。黃石爺爺最年長,也是神教最有智慧的人。他擅長醫術,在這方圓幾百里都很有名氣,深受愛戴。好些人是因為爺爺治好他們的病才入了教。”
陽云霄問道:“神教教眾集會,官府不管嗎?”
“任叔叔帶領教眾誦經,爺爺則四處行醫,所有教徒都過著簡單的生活,并未有不利于朝廷的舉動,衙門里有好多人也信教,官府并沒把神教太當回事。不過,這些教徒中百里挑一的好手都被爺爺、李莊主他們派去了光明頂,教主和其他四位護法在山上聚眾習武,暗中積蓄勢力。我也不知道神教要干什么,我只是希望能常在爺爺身邊,陪他熬藥、治病。可是……”
“可是什么?”
“已經有傳言,官府開始注意神教。爺爺說我們也要上山了,我不能常去爹娘墳前了。”
范林問道:“聽說神教的規矩是,教徒只可天葬,不可火葬、土葬或者水葬,怎么會有墳塋?”
“入鄉隨俗,本地人習慣入土為安,神教也不禁止。”
范林道:“圣姑不必傷心,帶上你父母的牌位,也能隨時祭拜。”
“也只好這樣!”
正說話間,岔路上一老者踏歌而來,身后背一背簍。阿希一見,高興地叫道:“爺爺!”老者笑道:“阿希,可是接上陽洞主了?”“爺爺,這位就是陽洞主。”老者沖陽云霄一抱拳,道“陽洞主,老朽黃石來晚了。”
阿希說過,黃石是神教三號人物。陽云霄趕緊施禮,道:“陽云霄見過地神。這是范林、楊超。”范、楊二位抱拳施禮。
地神黃石道:“陽洞主,老朽久聞大名啊!聽說官兵要征剿神教,我去城里打聽了一下,風聲確實緊,我們必須馬上上山。”
說話間,又聽得馬蹄聲響,一個虬髯彪形大漢策馬而來。他滾鞍下馬,“哈哈”大笑,嚷嚷道:“逍遙派的兄弟在哪?”略一遲疑,又拍拍腦門道,“哎,還說逍遙派,應該是我們神教的弟兄。”
陽云霄不知來者是何方神圣,又趕緊抱拳道:“在下陽云霄!”
大漢也抱拳道:“高寅路過此地,聽說逍遙派眾位兄弟上山,特來相見!”
陽云霄是有心人,早把阿希說的幾位護法姓名記在心里,趕忙說道:“有勞牧神!”
“咳,什么勞不勞的。多個兄弟多股勁,老虎我跑這一趟高興得很呢!對了,兄弟們可有酒量好的,上山和我比試比試如何?哈哈哈!”
阿希背著手、裝腔作勢說道:“高叔叔酒量是神教第一,要論武功么,估計是……”她掰著指頭裝腔作勢地數著。眼見一只手數完又數另一只,高寅佯裝生氣,抓住阿希的手臂道:“有完沒完,我有那么差勁嗎!”眾人都笑。
眾人上山,一路有說有笑,只有黃石悶悶不樂。阿希有些奇怪,問道:“爺爺,你怎么了,有什么事么?”黃石從懷里掏出一張紙遞給阿希,道:“阿希你看這個。”
阿希看了看,有些詫異,問道:“爺爺,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死亡名單?”
“不清楚,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啊,怎么會有江叔叔名字?”
“是啊。早聽說過鬼帝和死亡名單的事,我也不信。不過是一些江湖騙子用來騙人的。可據說鬼帝先知先覺,一上死亡名單,此人一定會出事,不知道真假。”
楊超道:“鬼者,歸也。人死之后,精氣歸于天,肉歸于地,血歸于水,脈歸于澤,聲歸于雷,動作歸于風,眼歸于日月,骨歸于木,筋歸于山,齒歸于石,油膏歸于露,毛發歸于草,呼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于幽冥之間。世間哪有真的鬼魅!但不知這裝神弄鬼的家伙是什么來頭,竟然敢挑釁神教!”
高寅道:“這位兄弟說的是,哪有什么鬼魅,不過是世人嚇唬自個。”
阿希道:“我們早點回去,看看江叔叔。”
黃石眉頭緊鎖,說道:“好!”
黃石、高寅、阿希帶著陽云霄等人上了黃山。山勢十分險峻,許多地方需要手腳并用才能通過。好不容易來到山頂,有一處高大的洞穴,正是光明教總壇所在地。還未進洞,就見里面出來一付擔架,上面躺著一人,白布蒙住全身。眾人不解,黃石掀起白布一看,大吃一驚。只見擔架上躺著一人,滿臉烏青,已然沒了氣息。
“怎么回事?”地神驚道。“稟地神,屬下不知。”抬擔架的年輕人回道。黃石惱火地“哎”了一聲,急匆匆進了山洞。陽云霄疑惑地看了看阿希,阿希小聲道:“死者是水神江南行!”
>F?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