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從開始的起心動念,到最后的轉神山,上路沒有興奮和激動;面對生也是心懷感恩和歡喜,稍作休整,繼續前進;面對水漫路面,欣欣然接受;面對車禍沒有責罵、發泄、連句抱怨都不曾有;即便是面對路上施以援手的好心人,也是那么的隨喜感恩;內心虔誠,也虔誠的遵循世間法則,賺錢繼續朝拜之路;楊培爺爺走了,在某一個夜晚,平靜的走了,沒有留下只字片語……
太平淡了,平淡的好像就是一頓飯的功夫,人生的時間仿佛是安靜地流淌過去,生怕打擾他們虔誠的靈魂,只是身體在隨著時間慢慢前進。啟程時尚在腹中的胎兒,到神山時已能蹣跚學步……身體康健的楊培爺爺,已魂歸天堂……
去朝拜的意義是什么?
也許你會說,為了贖罪,為了祈求平安,為了尋求答案……
可我卻認為,也許在這樣一群朝圣者中,根本沒有人會問這個問題,根本不會去思考朝拜布達拉宮和朝拜神山會有什么意義,因為這是他們的世界觀。我妄自菲薄猜測,在他們的世界,朝拜這件事在他們眼里,就是“能去朝拜,那真是太好了!”不必懷疑,不必揣測……看電影的前段,我還會猜測他們朝拜了布達拉宮朝拜了神山之后,一定是獲得內心滿滿的正能量,這正能量會讓他們當下的生活沒有那么苦,并且真正內心歡喜。我甚至在想,這小姑娘年紀輕輕就能走完這樣一段路程,以后的人生路上還有什么能難得倒她。可當我看完這部影片之后,我發現,沒有華麗的結局,也不應該有華麗的結局,因為朝拜這件事情,就是很好的事情!
朝拜的路上,有風霜雨雪,有生和死,有上山下坡,有污泥水路,有美景善緣,可心間久久回蕩的,始終是那雙手間木板聲。與其說他們是在用身體去丈量距離,不如說是在用七八步一拜在丈量時間,我甚至想像著那一起一走一伏,就已走完一生走完一世,再把距離拉長放遠,我們的輪回在這一起一走一伏間,走向最終的圓滿最終的歸宿……
一輪圓月掛在天空上,那么明朗,在明朗的月夜下,一棵銀杏樹,掛滿了青青的果實……
我想起了悟樂上師的一句話:佛法是用來修證的,不是用來研究的。我從這句話得出的體悟是:如果我們用思辨的方法來論證佛法的世界觀是否正確,那么首先這是自尋煩惱,因為佛法無邊;其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頂多就是獲得一些我們以為正確的知識,但卻無法獲得智慧,甚至無法觸及智慧,因為在這個追尋用思辨方法找尋答案的過程中,我們的心已經被煩惱綁架,怎么還會有智慧流淌出來呢?
我們總說用佛法來指導生活,殊不知我們自己的心早已被世間法蒙蔽了雙眼,并給自己做了厚厚的繭子,非根性改變不能使其破繭而出,什么是根性,我更愿意用世界觀來詮釋。根性的改變,亦即意味著世界觀的改造或重建,那么世界觀基礎之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因此發生改變,而我們所有方方面面的想法、行為則將發生更大的變化……那將是非常痛苦的過程,也是非常危險的過程。
所以,佛法的修證,其實是在做中去體悟,去證得佛果;所以,佛陀開示了八萬四千種方便法門,總有一種是可以直接用來在世間修行的,在修證的過程則好似抽絲剝繭,直至化繭成蝶,終得圓滿!